Kathy大學時期曾在英國讀書,之後回到香港工作,發現自己較喜歡外國的生活方式,加上政治因素,於是決定在2022年與丈夫移民英國,「三十歲之前都有一些成就想達到,第一就是我想移民生活,第二就是有自己賣咖啡的一個地方。」她向《棱角》表示,自己一直有個咖啡夢,來到英國之後便決定投資六位數,買了一輛咖啡車,開創品牌The Coffee Bloom,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開鋪租金成本高 「咖啡車」是噱頭
「其實剛開始時有想過開咖啡店,但倫敦咖啡店開到成行成市,競爭相當激烈,而且租金成本高,開始考慮流動咖啡車的可行性,可以去婚禮、商業活動。」Kathy事前做了不少資料搜集,發現流動咖啡車或流動餐車在西方國家相當盛行,而英國市場仍未飽和,可以一試,「人們會覺得咖啡車是獨立生意,而且是一個噱頭,大家都會被它的外觀吸引,成為話題,過來買咖啡,當他們再回來的時候,變會成為朋友。」她說。
停泊港人聚居地薩頓 亞洲元素成賣點
起初Kathy將咖啡車停泊在港人聚居地薩頓大街,因為不少咖啡飲品都加入了亞洲元素,在市面上較少見,成功吸引不少客人嘗試,更認識了一批港人熟客。「起初做生意一定選擇人流較多的地方,大街就順理成章成為首選,薩頓是唯一一條大街,除了商舖,在流動餐車界別暫時沒太大競爭,因此選址薩頓。」Kathy解釋。
The Coffee Bloom的其中一個賣點,是在飲品加入亞洲元素,「例如蜂蜜柚子濃縮咖啡汽泡飲品,在英國較少見,這裡有些當地客人試了都覺得不錯,是一個文化交換。」Kathy表示,會在每一個季節推出特別餐單,例如在冬天限定焦糖餅乾拿鐵、秋季限定楓糖肉桂拿鐵,「有些較受歡迎的都被擺上恆常餐單。」她續指,現時推出了春季限定士多啤梨抹茶,深受當地客人歡迎。
後來Kathy受到Hackbridge居民協會的邀請,在該區擺檔,因為這個社區的節奏較慢,客源亦較穩定,於是決定在Hackbridge「落腳」。「這裡凝聚力較大,不同種族的人都會聚在一起聊天。好像是大家看著大家成長,例如有一對本地的夫婦,由懷孕的時候就很喜歡來喝抹茶,到現在小孩一歲多 還在喝抹茶。」她笑言,大家互相見證著一些生活階段,「我們搬了兩次家,他們又會記得,我覺得這不只是一門生意,是友誼和生意的結合。」
英國做生意不能急:要清楚自己做甚麼
初次在英國創業,Kathy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學習,尤其是首次跟地方議會申請營業牌照,處理申請文件,都花了不少時間跟對方溝通。她坦言在英國做生意不能急,需清楚地向對方交代自己的生意模式,按步就班去做。「由2022年10月等到2023年4月,很多時間都在等待地方議會回覆,等待供應商回覆。」她解釋,其中一個較繁複的是,剛開始時不知道先做哪件事,「地方議會就要你交一個供應商的證據,但供應商就要經一個經地方議會審批的執照,很多工作就要同時進行,亦要和每一個持份者解釋得很清楚,我現時在甚麼階段,應該要做甚麼。」
Kathy認為,香港創業文化是有大約的概念就可以跟對方溝通,對方可以跟你一起構思,甚麼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意模式,但英國做生意並非如此,是要你告訴對方要做甚麼,對方再去引導你去完成這件事,她強調在英國做生意不能急,要按部就班去做。
咖啡車戶外經營 英國天氣是考驗
除了向地方議會申請商業登記,英國的天氣亦是經營咖啡車的一大考驗,尤其是冬天,氣溫可以低至負度,對餐飲業來說,尤其是停泊在戶外的咖啡車,都是一項挑戰,「我們試過一個星期有幾日是負度,當時沒有幫咖啡機蓋一塊毛氈,第二日開檔,咖啡機的管道完全結冰,到最後開不了,但都已經花了半日時間。」Kathy相當慶幸未試過極端天氣,「可能突然天氣很好,下一秒就會下雨,人群就會馬上散去,我們就會先食午餐,出太陽後人群又會再回來。」她表示,大風反而是咖啡車的死敵,「因為這輛車會搖,因為有危險性,太大風我們不會開檔。」
英國包容性較大 給予勇氣踏出舒適圈
因為天氣的考驗,令Kathy重新思考會否上舖,亦有考慮投資多幾輛咖啡車,增聘人手,拓展品牌,至於確實的發展方向,她表示需要做更多資料搜集,才會有定案。雖然做生意有一定風險,但Kathy並未因此而卻步,在她眼中英國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地方,不論移民還是創業,都令她有更大勇氣踏出舒適圈。
「香港是步伐急速的地方,即使你的職位做到很高,或者你賺到很多錢,其實都未必開心, 英國的接納性比較大,就是會容許你犯錯,然後學習再成長。」對Kathy來說,移民英國並開咖啡店,實現了30歲前的兩個目標,唯一的顧慮,是父母仍在香港,「爸爸已經退休,希望有機會把他接過來,但其實文化對他們的衝擊很大,以他們的年紀要適應新事情亦不可能,幸運的是爸爸亦有其他家人在英國,對他來說可能是一支強心針。」她仍希望能說服父母能搬到英國生活,「我常叫他們過來幫我收錢,可以保持腦部運作。」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