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周一(28日)報道,倫敦警察廳(Met Police)對中國擬在倫敦舊皇家鑄幣廠興建「超級大使館」表示關切。當局指出,該場地附近道路狹窄,無法安全容納超過500人的示威,若發生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將需要調動更多警力應對。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向《棱角》表示,IPAC已敦促國會議員要求倫敦警察廳正式向韋雅蘭反映憂慮,並呼籲否決有關申請。
倫敦警察廳:兩次集會遠超警方安全集結上限
倫敦警察廳副助理警務總監Jon Savell本月初向保守黨前黨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及內政部發函承認,倫敦警察廳「仍有顧慮」,認為大使館外超過500人的大型示威活動將會阻礙交通,將需要調動更多警力應對。
Jon Savell在信函中指出,今年2、3月在擬建大使館所在地舉行的兩場大型抗議活動,參與人數介乎3,000至5,000人之間,遠超警方認為可在該地點安全集結的500人上限。
信函又寫明,位於舊皇家鑄幣廠旁的道路交匯處「需要額外警力資源,以應對更大型的集會,並在保障集會抗議者安全及維持交通暢通之間取得平衡」。
Jon Savell在信中強調,倫敦警察廳「對該項發展計劃保持中立,只關注其對警務工作的影響」。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向《棱角》表示:「倫敦警察廳的信函對副首相兼地方發展、房屋及社區大臣韋雅蘭(Angela Rayner)來說有參考作用,將影響超級大使館計劃的最終決定。」她又指,IPAC已敦促國會議員要求倫敦警察廳正式向韋雅蘭反映憂慮,並呼籲否決有關申請。
施志安促請倫敦警察廳向內閣官員表達顧慮
施志安表示將回覆倫敦警察廳,要求他們向內閣官員表達顧慮。他表示:「如果國家安全和干預行為的理由還不夠充份,政府應考慮到塔橋交匯處會經常被封閉,並且需從倫敦各地調派警力維持安全,從而作出正確決定,拒絕這項申請。」
工黨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PPG-HK)主席麥道國(Blair McDougall)表示:「警方的評估很清楚:皇家鑄幣廠外的空間不足,不僅會危及示威者的安全,而且需要大量警力資源,並將引發嚴重交通擾亂。只要抗議權利不可妥協,大使館就必須選擇一個能夠安全維護這項權利的位置。」
IPAC創辦人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則表示:「已有大量公帑浪費在皇家鑄幣廠的大型示威活動,該地點既不安全,也沒有足夠空間,超級大使館計劃一日未被否決,大規模抗議將持續下去。本不該由議員、居民和成千上萬示威人士站出來,警方才承認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但我很高興他們終於做到了。」
倫敦市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規劃官員去年拒絕了中國政府的申請,在倫敦皇家鑄幣廠舊址建設大型超級大使館,理由是該計畫會對當地歷史建築構成威脅,並且缺乏足夠的安全措施保護現有社區。不過,中國政府對此提出上訴,目前案件交由韋雅蘭審理,並在未來數月內做最終決定。
皇家鑄幣法院擁有超過500年歷史,並且緊鄰世界知名的倫敦塔。該區居民對可能增加的安全措施表示擔憂,包括防爆設施、加強巡邏以及常態性的交通封鎖。
除了居民外,人權組織也對該項目提出警告,指出中國政府可能會利用該場所監視或施壓在英國的異議人士。
港人團體5月3日繼續發起反對超級大使館大遊行
港人團體於5月3日繼續發起反對超級大使館大遊行,計劃路線以循環線進行,遊行由鑄幣廠舊址出發,途經過標誌性的倫敦塔橋,最後於鑄幣廠舊址完結,隊伍期間會讓周邊市民及遊客了解興建中國大使館的弊處。主辦單位強調,遊行路線已向警方申報,路線或受警方施加條件限制。
新聞來源:《衛報》、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