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於倫敦前皇家鑄幣廠興建「超級大使館」爭議不斷,英國《BBC》周一(4日)發表專題報道,首次解釋中國駐英國新大使館選址內為何會有重要通訊電纜。
報道指前皇家鑄幣廠曾為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交易大廳,地下光纖電纜接通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若中國借機竊聽光纖電纜,有機會滲透英國的金融系統,接觸企業敏感數據。
該地下通訊網絡直接連接到英國的金融基礎設施,而英國政府自1985年以來一直將光纖電纜鋪設於在泰晤士河下方的隧道,為數百間金融城企業提供通訊服務。
另外,大樓院內一座五層樓高的紅磚建築為Wapping電話交換局(Wapping Telephone Exchange),為倫敦金融城提供服務有學者指出,若中國在該地點擁有設施,可直接接觸仍然運作中的交換局,以攔截敏感資訊。
據《棱角》了解,一直反對中國在倫敦前皇家鑄幣廠興建超級大使館計劃的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曾向政府確認前皇家鑄幣廠地下,有連接兩個倫敦主要金融區域,即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及金融城的關鍵光纖電纜,直到昨日才首次有英國傳媒報道解釋,中國駐英國新大使館選址內為何會有重要通訊電纜。
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研究員唐若凌今年5月向《棱角》分析,若中國大使館最終落成於倫敦金融城一個關鍵的電信樞紐旁,「竊聽的可能不會單是假設」,而是中國灰色地帶情報戰術的合理延伸。
她指出,中國歷來有結合實體設施與網絡滲透進行訊號情報(SIGINT)蒐集的紀錄,若將大使館作情報用途,將可能對英國金融及政府通訊構成重大風險。
美國白宮亦曾於今年6月警告英國政府,切勿批准中國在倫敦前皇家鑄幣廠興建超級大使館,深切關注倫敦金融城被竊聽的諜報風險,亦希望英國所有決策,均需要考慮兩國國家安全利益。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創辦人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其後向《棱角》披露,中國一直拒絕應英國政府要求移走地下電纜;而英國內閣事務部(Cabinet Office)則一直否認傳媒報導,以至質疑記者誠信,否認超級大使館地下有關鍵光纖電纜,直至美國白宮表態後,方不再否認。
消息:九月國會復會後才有定案
消息指,英國政府是否批准中國興建「超級大使館」仍未有定案,要留待9月國會復會後再作決定。
新聞來源:BBC、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