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加拿大大選 | 情報單位揭...

加拿大大選 | 情報單位揭鄭敬基成跨境鎮壓目標 中聯辦或涉事 學者稱打擊行動比上屆進化

加拿大大選上星期開始提前投票,加國官方周一(21日)披露保守黨候選人鄭敬基(Joe Tay)成為中國的跨境鎮壓行動目標,被人有組織地在社交媒體抹黑,官方稱絕不容忍。其中一個發放訊息的 Facebook 「今日正言」帳號,或與香港中聯辦及親北京團體有聯繫。

研究失實資訊傳播的學者分析,這種操控及放大不實資訊的行動比上屆選舉更進一步,涉及更多人工智能,針對香港人社群下手。

保守黨消息確認,鄭敬基已按皇家騎警建議停止洗樓敲門拉票。鄭敬基稱,他與競選團隊早已知悉跨境鎮壓的情況,形容是中共慣用伎倆。

加拿大安全及情報威脅選舉特別工作小組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Threats to Elections (SITE) Task Force) 觀察到針對大選的跨國鎮壓行動,代表保守黨出選當河谷北(Don Valley North)的鄭敬基,因公開反對中國及香港政府的政策,在去年12月被香港警方國安處列為懸紅通緝名單之一。抹黑資訊涉及在多個中文社交媒體平台,其中包括 Facebook、微信 WeChat、TikTok、小紅書和抖音發佈。

加國政府稱事件或涉中聯辦組織

傳訊助理秘書長 Laurie-Anne Kempton 在記者會上補充,該些網上訊息配合侮辱性的標題和評論,在多個平台或帳號,於幾分鐘或幾秒內先後發放,令用戶容易收到被放大的訊息,屬於有協調的操作。

Kempton 引述情報報告指,其中一個發放打壓鄭敬基訊息的 Facebook 「今日正言」帳號,或與香港中聯辦及親北京團體有聯繫。SITE展示的Facebook帖文,標題是「國安通緝犯鄭敬基擬競逐加拿大國會議席,若成功出選將是災難」、「加拿大要做逃犯天堂嗎」。

學者:針對港人社群常用社交平台放大資訊

研究失實資訊傳播的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資訊研究學院數據探勘敎授Benjamin Fung 現時亦任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的加拿大顧問。此前他跟研究員李紫楓 (Sze-Fung Lee) 分析上屆2021年選舉北京針對前國會議員趙錦榮(Kenny Chiu)的虛假資訊行動,發現散佈這些虛假資訊的人士有明顯動機,去重塑有利於北京利益的論述。

李紫楓亦曾撰寫報告,指「今日正言」專頁經常被港澳辦及中聯辦轉載,不少作者與國家黨媒如新華社有關聯,「幾乎肯定是國家機器」。這種認知作戰首次利用香港平台去影響加拿大選舉,情況相當嚴重。

特別工作小組指出,有關資訊干預行動於2024年12月鄭敬基被香港警方國安處通緝時達至高峰,到近期選舉期間再度升溫。《棱角》的調查發現,這些圖片是在當地3月25日鄭敬基獲得提名出選國會議員後,開始在各社交媒體密集出現。

其中有超過廿萬人追蹤的「今日正言」,其公司地址及報刊登記均位於香港中環永吉街一商商業大廈,但上址其實是一間會計師樓。公司董事是一名名不經傳,居於將軍澳房協單位,年約25-35歲的的「郭晶晶」,公司秘書則報稱在尖東半島中心秘書公司內;而其「西瓜視頻」的IP位址屬地卻是浙江省。

馮教授分析,由於加拿大政府去年推出「網上新聞法」,Meta封鎖加拿大媒體在Facebook及Instagram張貼新聞,用戶亦無法在平台讀到新聞,令到母語為中文的用戶更倚賴友儕間傳播,特別是微訊。

「上屆選舉主要是假資訊,Misinformation,經WeChat、WhatsApp等傳播,傳到一些華人報紙如《加拿大商報》,中國大陸的報紙視之為『外國新聞』抄回去,再由一些寫手將之放大。」馮教授提到這一套資訊傳播方式,是非常依靠人力去將資訊放大,特微訊等平台由中國政府管控,一般人如未有留心原來審查存在時,很容易相信這些被刻意放大傳播的不實訊息。

今次大選的分別,是針對性地以香港人常用的Facebook,由其鄭的選區中有大量來自香港的選民。發佈一些部分真確的資料,刻意放大其影響力及滲透社群。「Joe(鄭敬基)的確被(香港政府)通輯。這種方法在台灣亦有,(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的分析是,有8成屬Amplification(放大),只有兩成係Disinformation(不實資訊)。」

馮分析,主要傳媒於Facebook及Meta平台消失後,平台的演算法仍然會影響派送資訊方法,「click 藍出藍,click 黃出黃,加埋朋友圈,睇你like甚麼東西,就會影響到你接受到的資訊。」

有部分製作圖片及轉載不實訊息的專頁如「SaveHK 救救香港」及「百壇王子」,亦涉去年9月針對香港記者及記者協會的滋擾事件。

馮教授特別提到,人工智能科技比數年前更進步,明顯見到有機器人(AI Bot)去做傳播,在不同的平台及頻道推波助瀾。但他認為,加拿大經過多月傳媒報導,「主流社會對於跨境鎮壓已經有更多認知,但華人就未必清晰。語言障礙導致最需要知個班人,反而唔知道發生咩事。」

加國政府事先警告不實資訊圖影響選情

SITE本月初亦偵測到在微信發布針對總理卡尼(Mark Carney)的不實訊息,試圖影響加拿大下周一舉行的大選。該微信新聞帳號「有理兒有面」被指與中共中央政法委有關,透過由其他微信帳號協調性、非真實方式轉載和放大文章內容,藉以塑造對卡尼的不良觀感。

上星期,特別工作小組亦提到有國家或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製作不實資訊圖影響選情。

工作小組已將情況通報給主要社文媒體平台,及已通過安全審查的保守黨候選人團隊,強調有關干預「無法動搖加拿大舉行自由公正選舉的能力」。但馮教授強調,政府只能監控,仍未有充分能力應對這些手段,直至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真正發揮作用。

「政府部門好想做事,但需要時間執行,特別是關心跨境鎮壓的人士。」馮教授補充,加拿大處理不實資訊的部門是負責文化事務的加拿大文化遺產部(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視這些針對民主制度的手段「影響加拿大價值」。

馮教授質疑,部門有否能力處理技術議題,「叫個文科生去處理理科科目」,認為只有通訊安全局(Communications Security Establishment)有專門技術應該數碼不實資訊傳播。

特別工作小組由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通訊安全局(Communications Security Establishment)、全球事務部(Global Affairs Canada)及皇家騎警(Royal Canadian Moutned Police)組成。

萬錦選區中國滲透爭議不斷

加拿大保守黨近日稱多個選區宣傳牌被破壞,鄭敬基發現宣傳牌遭人大規模惡意破壞;萬錦-康山(Markham-Thornhill)選區則現場捕獲破壞者,竟為加拿大選委會前職員。

鄭敬基原本出選萬錦-于人村(Markham-Unionville)選區,該區自由黨前候選人蔣振宇(Paul Chiang)上月因建議市民舉報鄭敬基,並送往中國大使館以換取懸賞,遭輿論強烈譴責下,最終道歉並退選。

自由黨後來推出的候選人,香港出生的前警司源植勉(Peter Yuen)亦因與中國官員過往的聯繫過深,2015年曾受邀請到北京參觀解放軍閱兵儀式,被港人及中國民運組織批評換湯不換藥。

而萬錦-康山選區即任議員為前出口推廣、國際貿易及經濟發展部長伍鳳儀(Mary Ng),前任為在孟晚舟風波中,被政府指稱跟加拿大不協調的前駐華大使麥家廉 (John McCallum)。兩人同被指跟中國關係密切,甚至被加拿大安全情報局稱被中國滲透。

萬錦區是華人聚居地,選區有4成3是華裔。

有組織上星期推出中國在加拿大統戰關係網,提到「菁英俘虜」(Elite capture)策略,指中國透過拉攏個別高層政治人物或社會精英的形式,傳播親中國的論述。當中萬錦市副市長陳國治(Michael Chan)一直被指與中國駐多倫多領事館有不尋常聯繫,他更負責伍鳳儀的選舉工程。

中國研究員、前加拿大駐華參贊伯頓(Charles Burton)在前言中稱,關係網清晰點出中國共產黨機構、中國企業、北京支持偽裝成華僑民間社會的社會組織、以及由北京挑選和審查的許多加拿大華人領袖,跟拿大政治和經濟精英之間的複雜關係。

「是時候阻止中國對加拿大民主基礎的腐蝕,以及中共在加播種種族猜疑和不信任。」

今屆大選提前人數已計有730萬人,加拿大選舉署 (Election Canada) 表示,先前提前投票的投票人數最高紀錄,是2021年聯邦選舉期間的580萬。故任何選舉干預,將對選情有莫大影響。

而近日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加拿大的施壓,搶走大部份選舉議題的關注,或令政府在正式投票日前一星期,才發出警告。

鄭敬基以聲明回應,他與競選團隊早已知悉此類行動,並不感到意外,「我們早在選戰過程中就看過那些『通緝海報』與其他威脅。」鄭形容這類手法跟中共一向慣用的伎倆如出一轍,「所有政黨與領袖都必須明確反對這種外國干預行為。」

他年前接受《棱角》專訪時稱,參選是為服務整個加拿大,因「國家的政策會影響你的安全感。」

加拿大自由黨魁稱最大安全威脅是中國 

而加拿大自由黨黨領卡尼(Mark Carney)在上周四(17日)的聯邦大選辯論會上,突然主動提出中國是「對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楊舒回應記者提問時,未有直接批評卡尼說法,但希望渥太華「要對中國有正確的認知」。 

電視辯論主持問到,各黨領袖認為當下加拿大面臨最大的安全威脅是甚麼時,保守黨博勵治表示是全國「猖狂的犯罪浪潮」,卡尼指是「中國」,新民主黨駔勉誠稱「非法槍械和毒品」,魁人政團布蘭切特則為「國家無法自給自足,導致依賴美國」。

自由黨的政綱亦強調,「對外國干預我們的民主保持警惕,並保護加拿大的安全與主權」,但只提到要應對「一個敵對的俄羅斯或更加大膽的中國。」

加拿大保守黨2023年至今的政治宣言提到,將採自信態度應對包括中國的極權國家,倡議移除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會籍,直至其有經濟改革;擴展對亞洲民主國家的來往,亦會中止與中國的軍事合作、拒絕中國參與敏感研究所,禁止中政府相關企業購入加拿大公司,及出售/購入敏感科技。

Don Valley North 候選人包括 保守黨鄭敬基 Joe Tay、自由黨遲月 Maggie Chi、綠黨 Andrew Armstrong、人民黨Ivan Milivojevic 及無黨派獨立候選人龔曉華Xiaohua Gong,原議員董晗鵬 Han Dong不尋求連任。

Markham-Unionville 候選人包括自由黨源植勉 Peter Yuen、保守黨馬榮錚 Michael Ma、新民主黨Sameer Qureshi,及綠黨髙境嵐Elvin Kao,原議員蔣振宇 Paul Chiang 不尋求連任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