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去年GDP增長5.2%,梁頌恆指,在極權國家,GDP要「造數」很容易
- 在2022年低基數情況下,去年GDP只得約5%,反映疫後沒有「報復式消費」
- 青年失業率方面,當局「搬完龍門」仍有近15%,實在很差
- 從依賴中國的德國等經濟體不景氣來看,中國經濟估計亦如是
中國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2%,中國國家統計局聲稱交出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績單。而去年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5.2%,單計去年12月則為5.1%,期內,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4.9%,而25至29歲及30至59歲的失業率分別是6.1%及3.9%。另外,去年中國人口連續第二年出現負增長,按年減少208萬人,截至去年底,中國人口為14.0967億人。
熟悉中國經濟狀況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解讀指,中國GDP看似成功「保五」,但要注意GDP要用來「見人」,而在一個極權國家,「造數」很容易。他指出,GDP四大因素之中的固定投資部分,靠製造「鬼城」報大數已經不是新鮮事,而政府支出部份,實際花費金額亦無可信性可言,他又認為一個如此龐大的經濟體,當失業率又如此高企時,GDP仍有5%以上增長是很不合邏輯。不過,梁頌恆表示,即使用「中國式」邏輯去思考,以2022年一個低基數的情況下,2023年都只得約5%增長,反映疫情後所謂「復常」、「報復式消費」根本沒有出現。
至於青年失業率方面,在當局以「勞動力調查統計需要進一步健全優化」為由,不把回校進修的人計算在內,梁頌恆指,在剔除了約6200萬名在校生之後,「搬完龍門」仍然有近15%失業率,實在很差,加上人口持續負增長,理論上勞動人口應該更易找到工作,但似乎仍然有不少人失業。他以美國做比較,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勞動市場出現「有工無人做」的情況,時至今日情況雖然有好轉,但沒有就業的美國人平均仍有1.7份職位空缺等待他們。
梁頌恆指,要看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可以透過一些依賴中國的經濟體來略知一二,例如依賴中國消費和資金的香港,或者依賴出口汽車到中國的德國,這些地區經濟均不景氣,反映中國經濟亦如是。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