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據報疑似向兩個非洲國家馬拉威及岡比亞施壓,兩國合共4名議員成員已先後退出「對中跨國政策聯盟」(IPAC)。事件引發IPAC內部關注中國以經濟條件要脅欠發達的民主國家。
IPAC創辦人裴倫德批評,北京長年累月、有策略地擴展影響力及干預他國內政,呼籲非洲各國政府挺身對抗無理霸凌行為。
《美聯社》周三(9日)引述組織提供的信件及錄音報道,IPAC自去年7月在台北年度峰會上宣布馬拉威及岡比亞加入聯盟後,中國駐馬拉威及岡比亞的大使曾緊急約見兩國高層官員,以取消兩國總統原定的訪華行程,威脅兩國成員退出IPAC。
根據錄音紀錄,岡比亞國會議員Abdoulie Ceesay於今年1月曾向IPAC透露,中國政府就其加入該組織一事向岡比亞外交部投訴。他表示,「我們收到非常令人震驚的消息……這現在成了一個問題。總統對我們很不滿。」另一位岡比亞議員Amadou Camara亦於同月通知IPAC退出。
岡比亞資訊部長Ismaila Ceesay回應指,對中國有任何直接干預的行動並不知情,強調兩位議員是考慮到政府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自行決定退會。其餘兩名來自馬拉威的成員,包括馬拉威聯席主席Ephraim Kayembe議員及Ackson Kalaile Banda議員亦已退出IPAC。
報道指,兩國聯合主席致函IPAC,聲稱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並以「中國建議」的字眼表示要退出聯盟。
IPAC創辦人裴倫德向《棱角》表示,事件反映北京在非洲影響力的令人憂慮,「中國外交官不惜動用極端脅迫手段,打壓非洲各地議員的正當民主權利。北京經年累月、有策略地擴展其槓桿影響力,如今甚至膽敢干預、左右他國內政。」他呼籲,非洲各國政府應正視這場對主權的攻擊,並挺身對抗這種無理霸凌行為。
IPAC聯合聲明中表示,對馬拉威和岡比亞的退出感到遺憾,中國對主權民主國家的干預引起高度關注。中國透過強硬手段,向欠發達國家恐嚇及施壓,尤其針對在經濟上較依賴中國的非洲國家,企圖干預其政治自主性,抑制民主國家在涉及中國議題上的自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