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如此「旁徵博引」,似乎只想告訴中共和美國一個簡單道理:只要人人保持「謙卑」,戰爭自然遠離。龍應台說得太對了!其發人深省的程度,就像以下格言:「每呼吸60秒,就減少1分鐘壽命」、「台灣人睡覺時,大多數美國人都在工作」、「只要每天省下買1杯奶茶的錢,10天後就能買10杯奶茶」、「誰能想得到,這名16歲少女,在4年前只是一名12歲少女」,諸如此類。
龍應台的廢話或謬論,我不再評論了,反正大多數這裏的讀者,都應該看到有何問題。我現在想談談,龍應台在文章下半截強調的「韌實力」及「和平推」是什麼。讓我先簡介一下龍的觀點。
龍指出,軍力競賽並非台灣的優勢,台灣真正的力量在於「韌實力」,例如領先全球的晶片科技,以及由成熟公民社會所孕育的研發創造、自我治理、辨別真偽等能力。這套柔韌的「武器」,能讓台灣與各方(包括中共)溝通周旋,建立信任,避免成為中美衝突下的焦土。她認為除了「兵推」,更需要「和平推」。
很多讀者看了龍應台的文章,相信都會感到困惑:她在文中侃侃而談的「韌實力」,如晶片科技、公民社會等,到底如何帶來和平呢?難道習近平見你晶片做得好,就會心生憐憫,說:「台積電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資產,也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破壞台積電,不僅對台灣同胞沒有好處,更會對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咱們還是不要打仗了。」是這樣嗎?
至於「和平推」又是什麼?一樣令人莫名其妙。事實上,龍應台這些觀點不是她的原創,而是來自中東衝突專家、耶魯大學國際領導中心創始主任Emma Sky。去年6月6日,Sky接受「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在台北與一群嘉賓作閉門對談,其間她探討如何提高台灣社會的韌性(resilience),也提出「和平推(Peace Game)」概念——「推」即推演、博弈。
我沒出席那閉門會談,但網上有兩篇報道(來自台灣《風傳媒》及新加坡《聯合早報》),披露了Sky的演講重點。什麼是「和平推」呢?烏凌翔在〈捨「兵推」改「和平推」─如何推出和平?〉(風傳媒,2024-6-11)這樣寫道:
//Sky 在演講中確實提出:「有沒有機會更具創造性地思考台灣的未來,進行『和平推』(Peace Game)?」
她定義的「和平推」是「社會全方位的參與,有行動力的公民想像一個樂觀的未來,台灣與自身和鄰國和平相處,找出持續繁榮的途徑」。不過,她緊接著說,「這並不容易」。因為她也指出「實現和平需要遠見… …也需要發展雙方互信、互動和合作關係,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綜合艾瑪思蓋的演說和答詢,台灣面對大陸可能發動封鎖、氣候變化的兩大生存威脅,和平推可通過專家討論,推演如何阻止全球變暖、增加能源自主供應、糧食自給自足、提高水儲存管理,來加強社會韌性。
她說,在政治層面,為了避免戰爭,台灣新總統必須考慮與北京重啟對話,以減少誤判與誤解,並探索台北與北京都能接受的兩岸關係方案,以維持現狀。
在社會韌性方面,她建議可通過和平遊行提高意識,通過國防與民防服務、推動環保運動加強社會內部凝聚力,並通過兩岸旅遊、商業與文化交流,促進瞭解和減少敵意。//
「台灣可以從烏克蘭經驗中學到什麼?當然是避免戰爭發生。為了做到這一點,台灣需要提升自身的防禦能力並增強韌性。」
相關文章:
龍應台與伊索寓言的狼使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25774909
【宋家客廳】被龍應台辭退的譯者
https://www.patreon.com/posts/7137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