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出靠「改名」這條絕世好橋打擊吸毒,真不愧為月薪近38萬元的局長。遺憾的是,他連「依托咪酯」也唸錯了。看新聞片段,我發現鄧炳強唸成「依托米芝」,哎呀,年輕人聽到這名字,豈不是馬上聯想到「米芝蓮」美食?這樣美化毒品「軟對抗」自己,得唔得㗎?
事實上,「酯」粵音根本不是「芝」,而是「紙」。至於那個「咪」字,粵音也不見得就是「米」。「依托咪酯」是中国大陸對「Etomidate」的譯名,「咪」普通話一律唸「mi」,這沒問題,但「咪」在粵音就複雜得多:可讀「mei 1」(笑咪咪),或代表麥克風的「mai 1」,或「米」(如「咪搞」),甚至像「朱咪咪」這名字般唸成「mi」。那到底應該怎樣讀呢?
鄧炳強給「太空油」改了個佶屈聱牙的名字,連他自己也不懂得讀,又難記,會有什麼後果呢?大眾自然繼續講「太空油」,一切又回歸起點。想解決毒品問題,你不堵塞販售源頭,反而捨本逐末改名,全世界除了香港之外,真不知道還有哪裏會發生這種事。
鄧炳強在記者會上表示,去年上半年檢獲7千粒含依托咪酯的煙彈,到今年上半年急升至25萬粒,是去年同期35倍,可見問題非常嚴重。但根據媒體報道,似乎看不到他提出什麼具體解決辦法。正如我早前也寫過,香港「太空油」的濫用問題,跟大陸密不可分。
毒犯利用螞蟻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途徑進行交易,買家在香港轉款,販毒集團從深圳快遞寄送「太空油」——這是今年4月《大公報》揭露的販毒流程,不知道鄧炳強有何對策。相比起改名,他是否更應該加強與深圳等內地執法部門合作,甚至透過秘密滲透和監控行動,找出控制資金、製毒工場及物流的關鍵人物呢?
如果改個高深莫測的名字就能防止罪惡,那麼保安局今後的工作就很簡單:為各種罪行「正名」,每日公布一個大家唸不出的新詞就行了。例如「犯法」改叫「奸宄」,「謀殺」改叫「戕戮」,「盜竊」改名「胠篋」,諸如此類,只要你讀不出,那罪行就不存在了。
相關文章:
改名禁毒,不如瞄準大陸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3225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