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聖保羅書院男生在杭州離世一事,已經告一段落,再無新資料可供探討。想不到昨天《星島日報》刊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訪問,居然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公開該男生的「死因」,事關重大,我認為鄧炳強局長有必要交代一下。
《星島》專訪題為「鄧炳強指香港有四大威脅 市民要慎思明辨 提防軟對抗分化煽動」,內文有一段這樣寫:
「談及香港面對的國安風險,鄧炳強說其中一項是軟對抗,有關人士會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後,前考評局歷史科科目經理、社交專頁《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作出挑撥,誣蔑事件是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內地交流而導致。」
關於鄧炳強對楊先生的指控,《教育刺針》專頁昨天已有詳細回應,我這裏就不討論了。然而《星島》沒加引號轉述鄧炳強的說話,聲稱那位交流團學生是「輕生」,事隔一天,局長卻鴉雀無聲,未免令公眾疑惑:局長是否侵犯死者私隱和罔顧家屬意願,擅自公開男生的「死因」呢?抑或是早前率先引述「消息」報道男生「吊頸」的《星島》,刻意把話塞在鄧炳強的嘴裏?
更令人困惑的是,《文匯報》、《大公報》在3月30日也刊出鄧炳強專訪,當中同樣點了《教育刺針》的名,但原文卻是這樣寫的:
「他(鄧炳強)舉例說,近期有學生在內地訪學時離世,大家都很傷心,但別有用心的人就出來編造謠言。他留意到謠言背後是一個名叫『教育刺針』的機構(⋯⋯)」
一樣是引述鄧炳強的話,《大公》、《文匯》只寫「離世」,沒披露死因,《星島》卻明明白白寫了「輕生」,這究竟是否鄧炳強的原話?如果不是,鄧炳強就應該像對待《明報》那樣,馬上去信《星島》強烈反駁,否則公眾就會認定局長不尊重死者、家屬和學校,也難免令人覺得,局長的着眼點僅在找網上評論者不足的地方,而不是關心家屬意願,關心死者私隱。
你看,大劉連自己有沒有在九龍區讀書也鄭重澄清,何況是交流團學生之死這種大事!私隱面前無小事,炳強應三思!希望鄧局長澄清一下,《星島》引述的是否你的原話,從而讓市民能有充足資料來「慎思明辨」,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從而共同維護網絡的清朗空間,從而令国家安全免受CIA散播的謊言所威脅。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