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米高的發言短片很快就在抖音熱傳,他那句不客氣的「Look at the Chinese fans. Next time we will beat these bastards」也被無限放大,翻譯成「看看那些中国球迷,下一次我們會擊敗那些雜種」,惹起很多中国網民不滿。米高其後在社交媒體的限時動態披露,有中国球迷向他傳來種族歧視罵語,包括「n*gger」、「馬騮」、「操你媽,你全家都死了」、「U mother is a b*tch」等。
「Bastard」固然無禮,但也不見得就要譯成最有侮辱性的「雜種」。網上劍橋英漢詞典給「bastard」的定義為「an unpleasant person」,中譯是「討厭鬼,壞蛋」,攻擊性顯然比「雜種」輕得多。「Bastard」這個字在中世紀初登場時,的確指父母未婚所生的孩子,所謂「野仔」、「野女」,後來又有「雜種」的意思。十四世紀末,「bastard」開始化作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些事物「像是真的,但其實不是」或「不純正」,即冒牌貨、混種之類。
可是到了今天,以上的本義早就過時了。罵人是「bastard」多半不指血統混雜或「非婚生子女」,而是罵他乞人憎。有時候,「bastard」配搭特定字詞甚至不帶侮辱性,只是用來打趣對方。例如「you lucky bastard」,粵語大概可譯做「你隻符碌精」;「poor bastard」則是憐憫的嘆息,可譯「慘豬」。沒有正常人會把以上例子譯成「你這幸運的雜種」及「可憐的雜種」。
談起「bastard」,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1994年英國喜劇獎頒獎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的愛爾蘭笑匠Spike Milligan講過一段令人捧腹的得獎感言。當時主持人在台上宣讀查理斯王子的祝賀信——這位王儲是Milligan多年的忠實粉絲——誰知站在旁邊的Milligan突然插嘴,用一句「little grovelling bastard(呢個擦鞋仔)」形容查理斯,引來全場爆笑與如雷掌聲。
這句「bastard」並非真要羞辱王子,只是Milligan本色的幽默:粗野裏帶悄皮,嘲諷中見親暱,跟王子措辭的彬彬有禮形成風趣的對照。事後,Milligan透過傳真向查理斯致歉,寫道:「我猜你不會考慮封我為爵士了吧?」當眾被喚作「bastard」的查理斯,有沒有回覆一句「操你媽,你全家都死了」呢?
不久,Milligan受訪,笑着引述查理斯的幽默回覆:「抱歉,新年爵位名額已滿,不過你可以跪一跪,也許還有機會(I’m sorry, all the New Year’s knighthoods are full up, but try a little light grovelling and one might come your way)。」幾年後,Milligan獲封「榮譽爵士」,可見王子並非方丈,也不會愚蠢得認為自己被罵「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