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晚在台北看《自殺通告》首映,是我至今最欣賞的一齣周冠威劇情片。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世界,既非導演周冠威生活的香港,也不是拍攝地台灣,但探討的主題是普世性的: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跟個人的矛盾與角力。只要當過填鴨教育下的學生,都能感到一種熟悉的痛——角色像鏡子,或多或少反照出今昔的你。
電影的舞台是恩善中學,一所典型的菁英學校。學生競爭激烈,求學只為分數,甚至有人吞服「聰明藥」來換取高分。期末考前七日,神秘人從高處撒下無數張「自殺通告」,控訴學校教育與學生濫藥,並威脅若不正視問題,七日內將自殺。整所學校陷入恐慌,校長(黃秋生飾)與老師(林予晞、黃迪揚等飾)展開調查,日子倒數,真相逐步浮現——在這個考試掛帥的世界,誰能真正逃離制度的牢籠?
《自殺通告》是一齣難拍的電影。難,不只是因為周冠威被香港封殺,連拍攝場地都也找不到;更難在於創作的「自我設限」。首映後,有緣與周冠威及鍾宏傑(本片監製兼編劇)見面聊天,才知道他們原意就是拍一部沒有主角、沒有反派,只有一個場景(校園)的電影。兩人笑說:「我們像是給自己挖了個坑。」我心裏暗想,這不正是「自殺通告」的隱喻嗎?創作,有時候也是一種別開生面的「自殺」。
全片在桃園元智大學取景,雖然場景單一,卻出奇地不覺單調。學校大樓的外觀很特別,中空正方體設計,灰色混凝土牆,像制度的冷、硬,乾淨得令人窒息,有種反烏托邦(dystopian)的超現實感,跟電影主題互相呼應,可謂渾然天成。
幾位年輕台灣演員表現出色,白潤音飾演的ADHD過動兒特別搶鏡。我最喜歡的角色,則是學生會會長(張豐豪飾)。他表面上品學兼優,是個百分百服從既有制度、遵守遊戲規則的聰明人,最後卻選擇挺身而出,奮勇「抗爭」,但反抗的目標不是推翻制度,而是爭取繼續服從制度。這個轉折太妙了,讓人想起某位香港市民的名言:「我的訴求就是上班。」
周冠威說,劇本從2017年開始寫,改了又改,一度想放棄,直到構思出會長這個角色,才重新燃起熱情。只可惜,這個層次豐富的角色戲分太少了。
《自殺通告》這名字聳動,但周冠威拍的其實不是「自殺」,而是「選擇」。當你明知制度「有毒」,會令你活成行屍走肉,你將如何抉擇?有人冷傲地拒絕再玩,有人拚死地力爭上游,有人自我麻醉笑到最後,也有人不肯認命周旋到底……戲裏的主要角色,儘管只有校長師生寥寥數人,卻是眾生縮影,是他,也是你和我。
周冠威借電影提出了一道人生問題,但沒有給你標準答案。他知道,在荒謬的制度面前,不論挑戰還是順從,都是某種形式的荒謬。選擇不一定有對錯,所以片中也沒有歹角;如果非要找一個「反派」問罪不可,那就是殺人不見血的制度。
現實世界裏周冠威面對的,是一個比電影中更可怕的制度。《自殺通告》在香港已送檢三個月,至今仍未過關,放映遙遙無期,審查部門的做法毫無法理可言。猶幸台灣給他開了另一扇門,讓電影能夠順利拍成,在今天(11月7日)正式公映。我喜歡這部電影,希望台灣觀眾也能細味片中的寓意。祝票房大賣!
相關文章:
《時代革命》能感動台灣人嗎?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9228543
《一人婚禮》——發人深省的「童話」
https://www.patreon.com/posts/78344200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