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財經刺針】中國能否成為超...

【財經刺針】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強國(三)- 林風

人口老化的問題

中國人口在解放前100年的增長率約每年0.3%,每年的出生率是每千人達30至40人,死亡率則在每千人20至40人之間波動,主要看農業收成的好壞和有否社會動亂。「總和生育率」(TFR total fertility rate),指每一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數目,70年代前一般維持約6名。值得注意的是假如TFR低於2.1,無論死亡率的高低,人口必然減少,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在解放後到1970年仍維持每千人35至45人的高出生率,唯一的例外是1959至1961年因大躍進帶來的飢荒使出生率低於30。死亡率則因為醫療衛生的改善,從1961年的每年近20人減至70年的6人(見圖一)。結果是中國人口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6億,到1970的8億2千多萬,增加了37%。政府在70年間開始因擔心人口過多,開始推行計劃生育,鼓勵遲婚、遲生育和通過避孕不生多於2名子女。1980更全面實施一孩政策。

圖一:

中國80年後的經濟奇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一孩政策帶來30年的「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正好配合了改革開放和全球化。「人口紅利」是指適齡工作人口(指15-64歲)在人口比例中大幅增加,人口還未老化而出生率卻迅速下降,使「撫養率」(dependency ratio)下跌,這階段生產力會隨著適齡工人增多而增加。假如一個國家能好好利用人口紅利,用大量廉價勞工增加出口賺取外匯,引導工人把收入用於消費和買房子,工人的儲蓄則通過銀行借貸投資工商業,經濟繁榮自然隨之而來。人口紅利所形成的積極反饋(positive feedback)其實正好解釋東亞多國,如日本、南韓、台灣、越南和星馬泰等,為何在某一時段經濟會突然迅速發展起來。

一孩政策有否需要充滿爭議,因為不少學者從研究東南亞各國經驗,指出只要年青人脫離農業到城市工作,自然會遲婚。年輕女士也隨著教育水平提高和更多工作機會而減少生育。兒童在農村是勞動力,但在城市則變成是負擔,所以城市化在全球都使出生率下降。但一孩政策卻產生了男女性不平衡的問題。傳統中國文化重男輕女,故令因性別選擇性墮胎不少,從1990年起每年出生的男嬰比女嬰多50萬。在2013年中國適婚女性比男性少一千萬,男人想結婚也缺乏對象。

從圖二和圖三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口結構從1980到2020年的變化,現時已經不再是金字塔,而是中段闊而下窄。我們在上面說過只要TFR低於2.1,就注定未來人口必然收縮,而一孩政策的35年間TFR只可以是1。2015年中共開始憂慮人口老化,開始放寬生育和取消一孩政策,這幾年更鼓勵生育,但出生率並沒有增加,2022年TFR只達1.09%。中國適齡的勞動人口在2014年已經見頂,佔總人口的73%。當時的撫養率為37%, 2022年已上升至46.6%,2050年更估計會達80%,適齡勞動人口會較2020年減少1億4千萬。中國由於法定退休年齡較早,男性60歲,女性50至55歲,所以即使2030後的2至3年,中國的人口比例將會是4個退休人士:2個適齢工人:1個小孩子。

圖二:

圖三:

人口老化對經濟的影響剛好與人口紅利相反,一般商品(醫療藥物除外)的消費會減少,政府的稅收會減少,老年人需要耗用儲蓄或賣資產維持生活,令可用作資本投資的資金減少,這些都會使中國經濟難有增長,甚至萎縮。中國的人口老化比日本的來得更不合時(見圖四)。日本在90年泡沫爆破,人口老化雖然明顯,但真正人口下降是2009年,外圍經濟還繼續增長了30年,更不要說日本人已經富起來擁有全球最大的積蓄。2019後中國泡沫爆破,正好與人口見頂同步。日本跟西方國家都有為國民的退休金撥備,足夠與否是另一問題,而中國是沒有的。中國要為退休人士提供任何免費福利,只可通過對正在工作的人徵稅或濫發鈔票。中國昰典型的未富先老。當然這不代表經濟會必然崩潰,但強國夢注定泡湯。

圖四:

中國人口老化也不一定沒有好處,可能會因適齡工人不足而使工資上升,改善現時的貧富懸殊現象,就像14世紀黑死病令歐洲人口大量減少,令農民和工匠的待遇大幅改善一樣。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