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 Dr. Jane Goodall 周三(1日)在美國加州逝世,享年91歲。
23 歲時,他在倫敦當秘書,間中當侍應,本身沒有任何科學訓練,甚至一個學位。
她內心一直呼喚,要跟隨童年時讀過的小說,走去非洲體驗,毅然購下前往肯雅首都內羅比的貨船艙位單程票,去跟那位會改變她一生的朋友會面,更開始改變人類及科學界對靈長類動物,以至自然的看法的旅程。
1960 年,她跟隨在著名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 Louis Leakey 在坦桑尼亞貢貝溪國家公園(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進行研究,長期觀察野生黑猩猩的行為,更將黑猩猩命名,而非冠以編號,如懂得使用工具「灰鬍鬚大衛(David Greybeard)」:「灰鬍鬚大衛」會用樹莖插入白蟻丘,釣出白蟻食用。
她從近距離觀察中,與黑猩猩建立關係,留意到群體間會有情感交流、會有家庭、會互相照顧,也會進行類似戰爭的衝突,震撼科學界。Goodall 的恩師 Leakey 回覆,「我們現在必須重新定義工具,重新定義人類,或者將黑猩猩納入人類範疇。」
但科學界不太認同其方法,認為過於主觀及擬人化,亦認為女性怎能做到這些觀察?
Leakey 協助她進入劍橋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1965 年更登上《國家地理》雜誌電視特輯「Miss Goodall and the Wild Chimpanzees」,其 1979 年的論文亦改變科學界對靈長類動物認知,認為牠們有社交、家庭,以至權力結構。
研究最終令大猩猩和黑猩猩等大型猿類,被終列入為人亞科 Homininae,而棲息在剛果河以北黑猩猩,和剛果河以南的倭黑猩猩,更被確認為人族 Hominini。
成名之後,她成立 Jane Goodall研究所(Jane Goodall Institute),鼓勵人類努力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造福所有生物。四出演講時,她更會模仿黑猩猩叫聲說「早晨」,曾在香港大學演講,希望眾人知道自己每一步都可影響世界。
她的成功亦為女性打開科研道路,2018 年,她接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榮譽學位時,提醒眾人「We are learning more and more, all the time, about how arrogant we have been, and we’re learning new respect for these other creatures(我們越來越深刻認知到,我們是多麼傲慢,我們都要學懂尊重其他受造物)」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