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搖滾樂團Oasis的世界巡演快將開鑼,還要在日、韓登台,想不到主音Liam Gallagher卻無事生非,在X平台寫下有種族歧視意味的「Chingchong」一字,惹怒中、日、韓的亞洲網民。大量網民湧進去留言批評,更表示要抵制亞洲巡演,Liam最終刪文道歉,聲稱無意冒犯。
「Ching Chong」或「Ching Chang Chong」是模仿華人說話的發音,在今日西方社會,往往被視為嘲諷華人及東亞裔人士的貶義詞。Liam Gallagher闖的禍,其實屢見不鮮。
例如法國有位叫Christophe Adam的星級廚師,2019年在餐廳供應一款沙律,叫「Tching Tchong」(即法文版Ching Chong),馬上被口誅筆伐,最後自然也像Liam般道歉懺悔,並解釋自己小時候常常聽到這個詞,根本不知道是歧視語言。
他真的不知道嗎?我相信有可能。就以我們都玩過的「包剪揼」(即「石頭、剪刀、布」)為例,廣東話也叫「猜呈沉」(或寫作同音的「猜情尋」)。但「猜呈沉」到底是什麼意思?由於這三個字過於費解,網上便衍生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解釋。
有說「猜呈沉」本字是「搋澄鋹」,「鋹」指五代十國的南漢末代君主劉鋹,「澄」是當時弄權的太監龔澄樞,「搋」指毆打,整句即「毆打劉鋹、龔澄樞」,穿鑿附會到極點。
致力研究粵語的中大榮休教授張洪年,則認為「猜」即猜拳,「呈沉」本字是「秤沉」,指秤東西用的「秤錘」或「秤砣」。但張教授也指出這猜測的缺點:古代文獻記錄及粵方言語料都沒有「秤沉」的講法。
我認為「猜呈沉」之所以費解,是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中文!我大膽猜測,「猜呈沉」這三個音,很有可能來自「Ching Chang Chong」或其變奏「Chang Ching Chong」。這可不是玩笑。德文的「包剪揼」叫做「Schere, Stein, Papier」,但另一個常用說法就是「Ching Chang Chong」。
Moe Phoenix有一首德語歌叫「Ching Chang Chong」,歌詞中有這麼一句:
Was soll ich mit Stein, was soll ich mit Schere
Und ei’m Blatt Papier?
你即使不懂德文,也見到「Schere, Stein, Papier」三字吧?可知歌名「Ching Chang Chong」就是指「包剪揼」,並非歧視華人。
還有一點值得留意:「包剪揼」在中國各地有不同叫法,上海人叫「猜咚猜」,西安人叫「猜咚吃」,杭州人叫「琴棕繃」,同樣無法用中文解釋。「琴棕繃」的發音,我覺得有點像墨西哥人講的「chin chan pu」(即「包剪揼」),正如粵語「猜呈沉」類似德文「Ching Chang Chong」——難道都是巧合?
你可能會問,德文也好,西班牙文也好,怎麼會變成中國不同地區的用語呢?當中語言文化交流的路線,我尚未考證(很可能無從稽考),只能這樣猜測:「包剪揼」大概在十九世紀從中國或日本傳到西方,外國人發不出「石頭、剪刀、布」或「包剪揼」的音,只好馬馬虎虎用戲仿中文的「Ching Chang Chong」之類的三個音代替。隨後,這些洋名出口轉內銷,逐漸傳回中國遍地開花,衍生出不同方音,廣東話就是「猜呈沉」。
以上所說純屬猜測,對不對我不知道,但似乎沒有「搋澄鋹」那麼牽強。若我有幸猜中,那麼「猜呈沉」、「琴棕繃」都是今天被視為辱華的貶義詞了。瞧,連華人也不知道母語有辱華雜質,外國人一時糊塗,其實亦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