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對中国加徵關稅至125%後(執筆一刻,白宮已確認實際數字為145%),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交媒體X上載了一段毛澤東的演講影片,並用英文寫道: “We are Chinese. We are not afraid of provocations. We don’t back down.”(我們是中国人。我們不怕挑釁。我們不會認輸。)毛澤東究竟說了什麼呢?
那是1953年2月7日,韓戰(中共稱為「抗美援朝戰爭」)已打了兩年多,交戰兩方的傷亡越來越慘重,毛澤東在一個會議上談及戰爭還要持續多久時,說:「時間要打多久,我想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後是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的將來的什麼總統,由他們去決定。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結果,在毛澤東講出這番豪言壯語的五個月後,韓戰就打完了。但從歷史事實來看,這場戰爭並沒有以中国的「完全勝利」告終,而是通過談判達成停戰協議。其實早在1951年7月,停戰談判就已經開始。那時戰爭已持續十個月,進入了瓶頸位,聯合國軍和中朝聯軍彼此心照不宣,繼續打下去,代價將越來越高,最後只會「攬炒」。於是雙方就嘗試坐下來談談,看能不能別打了。
不過停戰談判從來不是易事——各位現在都見證過烏、俄談判有多艱難,咸豐年前的歷史細節就不必再講——所以雙方拉鋸了一年多,仗還是要打下去。到了1953年,局勢終於發生變化。美國換了總統,新官上任三把火,艾森豪威爾首先出口術,以核彈威嚇毛澤東,然後又跟聯合國各國代表會談,縱橫捭闔,說服他們聯手封鎖中国——這樣的情節,今天是否熟口熟面?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才會嘴硬地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然而毛澤東講了這句話一個月後,史太林釘蓋了。史太林一向主張打持久的消耗戰,藉此動搖美國的軍事強人形象。但史太林死後,蘇聯的領導人認為蘇聯為戰爭付出很大代價,應該盡快結束,便指示中共停戰。「老大哥」都這樣說,毛澤東自然不堅持「一直打到完全勝利」。該年7月,雙方終於達成停戰協議。
如果把韓戰看成一場「大棋」,那就是一局沒有贏家的對弈。聯合國軍未能推翻共產政權,中朝聯軍也沒法統一朝鮮半島,只平白害得無數老百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這場沒贏家的戰爭,其實給了世人一個重要教訓:有些時候,真正的勝利不是打贏對手,而是懂得及早收手。
毛寧若懂得以上歷史,就該知道毛澤東當年根本沒打勝仗,只能通過談判尋找出路。也因為韓戰,與美國為敵的中国被西方孤立二十年,全国封鎖後亂象叢生,發生了一連串的浩劫。艾森豪威爾亦因為韓戰,改變了杜魯門不介入台海衝突的政策,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之後又簽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及通過《台灣決議案》,令美國成為台灣抗共的強大後盾。韓戰儘管沒有贏家,但中国肯定是輸得更慘的一方。
我不知道歷史會否重複,但毛寧上載的毛主席演講片段,很難不令人聯想起當年中国的悲慘下場——她是正式錄用的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嗎?
相關文章:
AI沒辱華,只是說了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