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加拿大/北美 【馮睎乾十三維度】西洋文學...

【馮睎乾十三維度】西洋文學中的「Your mom」

川普跟普京將於布達佩斯會面,商討如何結束俄烏戰爭。有位《哈芬登郵報(HuffPost)》記者,叫S.V. Dáte,日前發短信問白宮發言人Karoline Leavitt:「總統知道布達佩斯的意義嗎?1994年俄羅斯在布達佩斯承諾,只要烏克蘭放棄核武,就不會入侵烏克蘭。他看不出烏克蘭有可能反對這地點嗎?是誰提議布達佩斯的?」
Leavitt隨即以英文「三字經」回覆:「Your mom did.(你老母提議。)」一分鐘後,美國白宮傳訊總監Steven Cheung(張振熙)又補多句:「Your mom.(你老母。)」由於Steven Cheung的父親是香港人,不少網民均以為白宮發言人的答覆融會了廣東話「你老母」的「寸勁」,甚至覺得有港產片味道。我認為應該是誤會了。
「Your mom」是美國人講了幾十年的俗語,通常帶點罵人的意思,有時候也用來開玩笑,是一種百搭的回應方式。在網上《Urban Dictionary》,你可找到以下例句: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Your mom.”
「你最愛的食物是什麼?」
「你老母。」
這是一種無厘頭的說話方式,用得妥當的話,其實幾好笑。是否旨在羞辱對方?視乎情況而定。儘管魯迅把「他媽的」稱為「國罵」,但「你老母」這類用語根本是普世性的,如德國人講「Deine Mudda」,法國人講「Ta mère」等,不勝枚舉。由此可見,我們實在不必抱有「天下『老母』出香港」的執念。
中文「你老母」用作罵語,我在十年前專欄文章〈怎樣用文言文講粗口?〉已提到,最早見於《戰國策.趙策》齊威王所說的「而母婢也」,字面意思即「你老母是奴婢」。但考諸西洋古典,人家用「老母」罵人的歷史,還要比這個所謂「國罵」早一二百年。
希波那克斯(Hipponax)是公元前6世紀晚期的古希臘詩人,以粗鄙尖刻的諷刺詩聞名,其詩作僅存殘篇。據說Bupalus和Athenis這兩個雕刻家,曾為希波那克斯造了一尊很醜的雕像(希氏本人已長得醜,雕像大概把他弄得更醜),氣得希波那克斯要寫詩辱罵兩人。現存的殘卷居然保留其中幾句,讓我們知道他用上「μητροκοίτης」一字稱呼Bupalus,此字由「μήτηρ(母親)」和「κοίτη(上床)」合成,意思即「跟老母亂倫者」,英文就是「motherfucker」。
「你老母」作為罵語,在古羅馬雄辯大師西塞羅(Cicero)口中更是大放異彩。據普魯塔克(Plutarch)的〈西塞羅傳〉,涅波斯(Metellus Nepos)有一回跟西塞羅爭論,屢次質問西塞羅:「你父親是誰(τίς σοῦ πατήρ ἐστιν)?」(暗諷西塞羅沒有顯赫家世)結果西塞羅回答:「拿它來問你,你老母令這道問題變得更難答了(σοὶ ταύτην τὴν ἀπόκρισιν ἡ μήτηρ χαλεπωτέραν ἐποίησεν)。」暗諷涅波斯的母親不檢點。
除了古希臘羅馬的詩人名嘴,莎士比亞筆下也不乏「你老母」的舌劍唇槍。如《雅典的泰門》第一幕第一場, 畫家嘲諷犬儒哲士:「你是條狗(Y’are a dog)。」哲士答道:「你老母與我同種。若我是條狗,她又是什麼?(Thy mother’s of my generation. What’s she, if I be a dog?)」
下次聽到洋人說「your mom」時,勿再誤會對方是模仿廣東話俗語了。現在不妨再默誦一遍莎翁名句,仔細感受「你老母」是如何源遠流長、無遠弗屆吧。
相關文章:
【撮英集】 怎樣用文言文講粗口?
(初刊於2015-11-15《蘋果日報》名采版)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