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馮睎乾十三維度】煉金術的...

【馮睎乾十三維度】煉金術的真諦

科學的盡頭,或許真的是魔法。最近有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成功將鉛變成金,終於實現了古來煉金術士的夢。乍聽之下,實在難以置信。今天跟女貓奴(即內子)聊起這麼超現實的新聞,她當下的反應就是:「金價是否要跌了?」
當然不。
這支實現「煉金夢」的科學團隊叫「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協作團隊,成員來自40個國家的物理研究院,超過2000人。該團隊最近在學術期刊公布,2015至2018年間,他們利用LHC,從鉛原子核生產出大約860億個金原子核。這是怎麼做到呢?
他們把鉛原子核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3%,引導它衝向另一顆鉛原子核,關鍵是不讓兩者直接碰撞,而是僅僅「擦身而過」。這一剎那的相遇,會產生出一個「薄煎餅」狀的高能電磁場,形成猛烈的光子流,震盪鉛原子核的內部結構,令它釋出三個質子。就是這三個質子的解離,將鉛(有82個質子)轉化為金(有79個質子),締造出一個現代科學的神蹟。
問題是這個神蹟短暫到極點,連曇花一現也稱不上——金原子核只存在1微秒,即百萬分之一秒,就會撞擊實驗設備而分解成其他粒子,所以你還來不及眨一下眼,黃金已煙消雲散。至於2015至2018年間碰撞出的860億個金原子,聽起來好像數量驚人,但以質量計算,實則僅有29皮克(picogram,1皮克即1克的萬億分之一)。
打個譬喻,如果1克金是一個沙灘上的沙,這860億個金原子核加起來,也就只是你隨手撿起的一把沙子。2018年後LHC的效能升級了,儘管團隊生產的金原子核幾乎倍翻,但比起製作一件首飾所需的數量,仍然少數萬億倍——當然,就算金原子數量足夠,那件在環形粒子對撞機幻化出來的「珠寶」,也只能短暫存在百萬分之一秒而已。
這項劃時代的科學技術,雖然不能讓我們填滿諾克斯堡的金庫,但它的意義其實遠超滿屋的金銀。ALICE的「大業(magnum opus,中世紀人對「煉金」的另一個稱呼)」不單有助我們了解電磁離解,更打開了一扇奇特的窗戶,讓我們一窺天地渾沌初開的奇景。
原來「大爆炸(Big Bang)」後的20至30微秒,充滿全宇宙的就是如今粒子撞擊器所產生的「夸克-膠子電漿(quark-gluon plasma)」。ALICE團隊研究夸克-膠子電漿的膨脹與冷卻,就可以觀察到基本粒子是怎麼逐步形成。這種關乎宇宙萬物的知識,我認為比金條更珍貴,也更耀眼。
許多西方神秘學者,其實早已洞悉所謂的煉金術,只是一個象徵靈魂啟蒙的過程。傳統煉金術有三個階段:「幽黑(Nigredo)」隱喻靈魂的黑夜,你必須撕破面具,直視內心的恐懼、傷痛跟一切自欺欺人的把戲;第二階段是「發白(Albedo)」,即放下執念、潔淨心靈;最後階段是「耀紅(Rubedo)」,此時你已覺醒,智慧通神,與萬物為一,得大自在,修成內心的「賢者之石」。
中世紀煉金術士有多少人能夠修成智慧的「金丹」,我不知道。但對我來說,現今的科學研究,其宗旨跟作為隱喻的煉金術並無二致。真正的「賢者之石」,從來都不是閃閃發光的金子,而是能夠探賾索隱、照徹宇宙的智慧之光。
相關文章:
Google量子晶片「垂柳」,打開了平行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