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馮睎乾十三維度】中国舊聞...

【馮睎乾十三維度】中国舊聞,如今都成了香港新聞

香港稅局近期覆查至少8家獨立傳媒機構及20名新聞工作者過去7年稅務,涉事單位包括《獨立媒體》、《法庭線》、《Hong Kong Free Press》、記協等,令大眾質疑背後有何動機。
記協主席鄭嘉如指出,稅局提供的評稅資料錯漏百出,有苦主沒有商業登記,卻無故被安插商號;有開公司的,則被追討公司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至於鄭嘉如本人,多年前收入為23萬,現在稅局卻估計她當年賺63萬,要追回4萬差額的稅。
稅局是基於什麼證據或理由重新估算這群記者的收入呢?答案是:沒有理由或證據。總之,稅局要求你先預繳,然後他們才開始審查,幾年後發現你繳多稅了,才慢慢退回給你。鄭嘉如形容此舉為「未審先罰」。
類似事例,在中国大陸可謂多不勝數。如著名維權人士胡佳創辦了一個關注愛滋病的組織「愛源匯教育研究中心」,在2010年被當局輪番稽查國稅、地稅,不勝其煩。後來「愛源」停止運作,稅局的針對性調查還是沒完沒了。
另一經典案例,是維權人士許志永博士有份創辦的非牟利組織「公盟」。2009年7月,已營運5年的「公盟」突然收到稅局通知,得支付額度高出應繳稅款5倍、共計142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公盟」行政主管田奇莊當時受訪,直指當局做法極不合理,處罰也完全違反執法程序。他說:「5年來,稅務部門從來沒有到我們這檢查過。但這次一上來,就如此大動干戈,這顯然是蓄謀已久、不正常的一種行為。」
「公盟」籌得的捐款都用於公益事業,日常經費捉襟見肘,怎可能一下子繳付百萬罰款呢?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稅務部門的用意,無非是詆毀許志永等人的聲譽、逼迫「公盟」倒閉而已。結果如何?「公盟」當然是被取締了。
政權樂此不疲借稅務打壓維護人士,是因為這種手段有三個效果:一是製造財務壓力,導致被盯上的機構難以繼續運作;二是影響大眾觀感,摧毁有關人士的道德光環;三是透過看似合法的方式消滅異見聲音,避免「畫面唔靚」的政治檢控。
十多年前的大陸舊聞,除了跑中国新聞的記者外,當年香港應該沒很多人關注。誰又想到,這些事統統都會在香港重演呢?也請留意,上述荒唐事都發生在胡、溫「盛世」——如果你認為今日香港很黑暗,那就不必緬懷當年的中国。
當然,今日香港跟當年大陸還是有一點不同的:那時候大陸有的是錢,追稅大概只為打壓異己;現在港府卻連年赤字,除了信不信由你的政治因素外,也的確需要無所不用其極追稅,寧枉毋縱。我去年也曾聽聞,有「藍絲」專業人士被無理追討陳年舊稅,這個我只能笑而不語了。
圖/ Yahoo!新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