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美國、澳洲簽稀土協議打擊中...

美國、澳洲簽稀土協議打擊中國操控市場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周一在美國白宮簽署總價值逾 85 億美元的稀土狂餐開發協議,據報,該協議經過近半年談判才達成,又適逢中國上月起限制稀土出口量,再度引發外界擔憂中國或利用其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的地位,將這種對美國國防企業,乃至汽車、智能手機等產品製造商都至關重要的資源,當作貿易談判的籌碼。有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希望這次協議削弱中國稀土的霸主地位。

根據相關協議,美、澳兩國承諾在未來 6 個月內分別投資至少 10 億美元,用於採礦和加工項目,同時關鍵礦產設定價格下限,打擊中國操控市場的行為;白宮亦提到,待開採的原料估值為 530 億美元。

此外,協議提到美國鋁業公司(Alcoa)將在澳洲西部建造「鎵」工廠,預計滿足全球逾 10% 「鎵」的供應量。《德國之音》提到,雖然「鎵」不屬於稀土範圍,但在半導體行業及國防領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產。而美國鋁業公司早於今年 8 月也跟日本政府及日本澳洲鎵聯合公司(Japan Australia Gallium Associates,JAGA)簽署聯合開發協議,用於此項項目。

澳洲作為全球第四大稀土生產國,且為全球最大的稀土探勘目的地。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安全計劃主任及項目經理 Gracelin Baskaran和 Kessarin Horvath 分析,指澳洲是美國在抗衡中國稀土主導地位方面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因為澳洲擁有最廣泛、最豐富的礦產資源,美國地質調查局認定的40多種關鍵礦產資源都產自澳洲,其次有強勁的資本市場及雄厚的人力資本。

分析:中國藉限制稀土出口 圖控制「另一陣營」關鍵資源

不過,BBC 提到,儘管如此,中國幾乎壟斷了稀土的開採和提煉,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中國約佔全球稀土產量的 61% 和加工量的 92%;此外,澳洲每年有逾 90% 的鋰都被運往中國進行加工。

《路透社》引述數據指,中國自 9 月起稀土出口量降至 5,774 噸,比 8 月下跌 6.1%,主要出口至德國、南韓、越南、美國及墨西哥,其中對美國出口量較 8 月下降 28.7%,對越南出歐則較去年同期增長 57.5%。特朗普在有關數據公布前,先警告中國,表明「不希望與中國完稀土遊戲」,至本月 10 日宣布在下月起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額外 100% 關稅以反擊中國收緊稀土出口規定,並指責中國「變得非常敵對」,企圖讓全世界「成為它的俘虜」。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指出,2020 年至 2023 年間,美國有 70% 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進口依賴中國。CSIS 的一份報告也提到,美國的 F-35 戰機、戰斧巡弋飛彈、掠奪者無人攻擊機等武器的國防技術都依賴這些稀土礦物。

有分析認為,中國可能會再次對民用商業用戶施加限制,以阻止美國國防公司取得關鍵礦產。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負責人 Dan Wang 表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能力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工具」,除了會干擾生產外,還將加劇外界對於取得關鍵工業原料的不安全感,以及對中國日益加深的依賴,藉此迫使全球各國必須適應中國壟斷控制關鍵資源的管理風格。

據報,特朗普的習近平將於本月底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會面。

新聞來源:《BBC》、《路透社》、《德國之音》、《CNBC》、CSIS、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