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會各黨派同意下成立的外國干預調查委員會,其專屬網站上周啟用,並準備於明年1月底先就2019及2021年聯邦大選是否被中、俄等國干預的問題展開公開聆訊。網站已提供申請表格,開始接受來自個人或團體,提出親身出席聆訊的申請。根據相關表格,委員會考慮是否批准讓申請者出席,主要視申請者是否與調查目的有深度直接關連,及是否對調查有必要的貢獻。申請截止日期為本月22日。
拖延多時至9月才成立的外國干預調查委員會(Public Inquiry into Foreign Interference, PIFI),由於需於明年2月底提交中期報告,早前表示將會分兩階段進行調查工作。在明年件初的首階段,將集中調查中國、俄羅斯或其他國家,是否有干預2019年及2021年兩屆的聯邦大選,及政府在當時的反應。
根據上周啟用的委員會網站提供的表格,公眾人士或團體如欲親自出席預料將於一月底在首都渥太華舉行的公開聆訊,需向委員會提出申請。委員會將最遲於12月4日作出決定。
《棱角》查閱委員會提供的表格,上面列明申請者不會自動獲邀請出席聆訊,而要在合符幾項條件下才會獲邀。當中,委員會考慮是否批准申請者出席的主要因素包括申請人是否與調查的主題有深度而直接的關連、同時亦會考慮申請者的參與是否可以向委員會提供必需的貢獻,及申請者的參與是否可令委員會的工作更具透明度及公平。
委員會指如有公眾或團體有共同的利益,他們共同提交一項出席聆訊的申請,會增加獲批出席的機會。委員會亦會有權要求申請者只就特定範圍提供意見。
表格上亦會要求申請者解釋其參與,可以協助委員會在事實查證方面,抑或在政策制定方面,作出貢獻。上述貢獻,包括是否可以提供或協助得到物質證據、可以辨認出對調查有用的證人等及對證人作出盤問等,以及參與委員會在較後階段作出建議時,提出意見或參與政策討論。
另一方面,委員會指申請者可另外申請一旦獲批出席聆訊,所需的費用。但委員會指該費用是否批准由加拿大樞密院秘書作最終決定。
根據委員會的時間表,所有申請需於本月22日東岸時間下午5時前提交,如有需要,會於月底就申請資格進行聆訊。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