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專題|外國干預聆訊最終報告...

專題|外國干預聆訊最終報告出爐 列 51 項建議,過半認為可在今年大選前實施

.外國干預調查報告認為個別選區結果相當可能受中國干預影響,但無影響大選最終結果
.提出51項建議,包括收窄各政黨黨內選舉的投票者資格及需作聲明以供查核
.報告亦批評政府溝通失效,未能及時向被針對目標示警
.強調失實及虛假資訊流傳,與外國干預及跨境鎮壓,為加拿大民主制度的重大挑戰


歷時近16個月的外國干預聆訊,於本周二(1月28日)正式發表最終報告,趕及在最早可能於春季舉行的聯邦大選前完成工作。在長達1600頁的報告中,專員Marie-Josée Hogue詳細回應多宗在聆訊中由多名證人討論過的外國干預情況,及作出51項建議,當中包括收緊政黨提名及選出候選人及黨魁的資格,及要求政府制定「警示責任」政策。她亦指出虛假及失實資訊衝擊民主制度,建議設立監管機構及在選舉訊息要求提供資料來源。她最後指跨境鎮壓影響本國國民參與民主制度,亦建議設立熱線直接舉報外國干預等等。《棱角》將在此回顧整個聆訊中,幾個比較重要的個案及報告中的意見。

自2022年年底起,多間本國傳媒陸續透過吹哨者提供的情報文件作出報導,指2019年及2021年兩場聯邦大選期間,包括中國等外國以不同形式試圖干預本國政治。總理杜魯多起初拒絕各在野黨希望成立獨立聆訊調查的要求,只委任了前總督莊斯頓展開調查。不過,莊斯頓在發表首階段報告後,指因黨派政治越趨對立而辭職。最終,在各黨派協調及同意下,杜魯多於2023年底,委任原為魁省上訊庭法官的Marie-Josée Hogue,領導此外國干預獨立聆訊。有別於莊斯頓的調查,她有權召開公開聆訊,讓證人在她在代表不同持份者的律師團隊前公開作證。不過,基於涉及機密內容,有部份證人仍需在閉門情況下作供。

聆訊其中一個主要調查重點,是有關兩場選舉被外國干預及情況及其結果是否有受影響。Hogue 在最終報告中,維持其中期報告的結論,指出整體而言,2019年及2021年的選舉整體的完整性沒有因外國干預而遭受損,由自由黨贏得最多議席的選舉結果不會因而有變。不過,她同意有個別選區的當選人或會因外國干預而出現變化。

在證人作證期間,在2021年大選時爭取連任失敗的列治文東選區保守黨港裔前國會議員趙錦榮提及,他因提出建議設立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的私人法案等立場,而在一些本地華文媒體,(報告中提及這些媒體包括105.9 Yes My Radio,《環球華語融媒體平台》及《加拿大商報》等)上連番出現針對他的文章,指他「反華」,而他亦在微訊等華文社交媒體上被失實及虛假資訊攻擊。他去年4月被傳召作證時指,自己是直至聆訊公開這些文件,才得知原來相關部門一直有留意事件,但卻沒有任何保護他的動作。他直指「我感到被背叛了」,指「我正在遇溺,但政府卻袖手旁觀,沒有幫助。」他批評總理杜魯多作為國家領袖,沒有盡責保護國民。

Hogue於報告中,坦言難以有明確證據確認這些華文傳媒背後是否受中國策動,「但有意協助中國政府的人,往往可以在沒有被明確指示下,自行做出有利中國的舉動,這亦正反映為何中國的干預甚為陰險及難以偵測。」她指亦因投票保密進行,難以確定這些攻擊是否令趙敗選,「只能說有相當的可能上述文章對該選區的結果有影響。」

Hogue指出,她認為當時有關方面應盡早作出行動,她不相信由候選人自行澄清這些失實報道的用處,認為對民主制度的損害已構成。

趙錦榮去年12月宣佈,將再次競爭列治文東選區保守黨黨內提名,希望重返國會。但他的對手,同樣是保守黨前國會議員的楊蕭慧儀周四(1月30日)卻發聲明,沿用2021年趙的自由黨對手的論述,指報告未能證實有外國干預情況,批評趙「分化社區」,「加強了對亞裔的歧視」。不過,保守黨在報告發表後的回應聲明,亦都認為有選區的結果受到外國干預而改變。

另一方面,Hogue亦認為2019年自由黨當河北選區初選中,不能排除如中國真的有干預選舉,要求留學生投票給董晗鵬的話,雖然未必會影響自由黨繼續在該選區勝出的最終結果,但很大機會會「影響了誰人成為了國會議員。」

董晗鵬目前未有重新加入自由黨黨團。《多倫多星報》報導,他有意競逐連任,正爭取重新獲自由黨背書。

而針對選舉期間有政黨或候選人被疑似外國發動的虛假及失實資訊攻擊,Hogue 建議包括公共安全部及由政治中立公務員組成的選舉監測團隊,制定及公開一套「警示責任」政策,說明在那些情況下,會將針對個別議員、政黨或候選人的外國干預狀況公開向國民說明。針對2019年自由黨進行黨入提名時,可能受中國操縱的留學生干預情況,她建議所有政黨的候選人提名及黨魁選舉,只能由公民及永久居民成為黨員及投票,黨員亦要作聲明確認身份,而政黨需要保留這些聲明一段長時間以供查核。

正在進行黨魁選舉的聯邦自由黨,已確認只能由公民或永久居民於3月選舉時投票。

此外,Hogue亦在報告中批評政府的溝通失效,無論是部門之間,與國會議員及國民的溝通,都未有將資訊順利傳達。當中一個例子,是保守黨國會議員莊文浩被中共收集其於香港及中國親人資訊一事。

於2023年,《環球郵報》報導指,中共有在收集莊的親人資料,但莊文浩向委員會指,情報部門一直沒有向他通報此事,他是在報導後才得知此事。Hogue批評,當外國有意針對本國人士採取報復行動時,他應盡快被通知。她提出的數項建議,都要求各情報單位制定流程,盡快向受外國干預的對象作通報。同時她亦認為各政黨應同時有最少兩名黨務人員,擁有閱取機密文件的權限。

另外,雖然沒有證據有人故意延遲政府發出針對被指與中國有密切關係,同時亦在自由黨內有影響力的現任萬錦市副市長陳國治的監控令的證據,Hogue亦批評,由情報部門要求發出監控他的請求,直至公共安全部長發出命令,過程用了54日,「情況不可接受,此舉會影響情報部門進行調查的成效。」她指如政府可增加透明度,可減少需要由吹哨者或傳媒揭發外國干預問題的情況,令公眾對民主機制更有信心。

Hogue於報告中,亦花了不少篇幅提及外國的跨境鎮壓及威脅,包括以失實及虛假資料削弱國民對民主制度的信任,是民主國家的一大挑戰。雖然她指出有關情況超出她聆訊的權限,但多項建議都針對此情況而作出,包括設立監管機構收集及分析在坊間流傳的資訊,在必要時作出澄清,亦需要加強國民分析資訊可信性的能力,及加強處罰。同時她亦同意加拿大選舉局的建議,認為所有選舉訊息,包括第三方的資料,都需要提供資料來源。

她亦認為應設立更直接的方式,讓國民舉報疑似外國干預的情況,例如設立電話熱線,並在限時內回覆舉報人會如何回應情況。因應不少外國以離散社群作為干預的目標,情報部門亦應加強與各社區的交流及招募更多不同背景及語言能力的人員。

在報告提出的51項建議中,有超過一半,Hogue都認為可以在下屆大選前落實。由於各在野黨都表示,將於國會3月復會後,對自由黨政府投下不信任票,預料聯邦大選或最快於今年春季舉行。

不過,包括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等華人民運團體,都先後表示對報告極為失望。該會於周四(1月30日)發表的聲明批評,報告嚴重低估了外國干預的情況,亦指即使或只有個別選區被外國干預影響結果,亦已是太多。同時報告沒有指明誰要為過去政府失效負責,亦令人對此聆訊成效提出疑問。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