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最新 香港世紀大火 | 大埔宏福...

香港世紀大火 | 大埔宏福苑大火 83 死 77 傷 外牆棚網易燃、消防水缸喉管老化

香港大埔宏福苑(Wang Fuk Court)周三(26 日)發生嚴重五級火災,迅速蔓延至多座住宅大樓,8 座大廈有 7 座受火勢波及,救援、調查持續到周四(27日)晚上仍未完結,消防預計爆門搜救工作周五(28日)早上 9 時完成。
截至周五香港時間凌晨,確認 83 人死亡,77 人受傷,傷者包括 11 名消防員。政府與警方已啟動調查並拘捕 3 人,指他們涉嫌誤殺,據公布,3名被捕者是負責宏福苑維修的工程公司負責人,包括兩名董事及一名工程顧問。
教宗良十四世發唁電,為死者祈求安息、為災民祈禱。
今次大火奪走 83 條人命,數字高於 1962 年 8 月深水埗大火,當時造成 44 人死亡,21 人受傷,並使數百名市民無家可歸。1996 年 11 月,九龍嘉利大廈五級火災造成 41 人死亡、81 人受傷。而香港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火災,則為 1918 年的跑馬地馬場大火,造成 614 人死。
《棱角》為大家整理今次宏福苑現場找到的火災安全問題,並由土木工程師解讀後續維修方向。
外牆維修期間使用易燃棚網 火勢沿外牆急速蔓延

事發時屋苑正進行外牆大型維修。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消防處發現兩個不尋常的地方,包括維修大廈外牆的保護網等物料,以及封閉外牆的發泡膠板,受火後蔓延程度比合規格的物料更猛烈,並蔓延很快,當局會朝刑事方向深入調查此次火警。

有逃出生天的高層住戶在網上分享,全屋窗戶被發泡膠密封,無法見到外邊,加上絕大部分住戶緊關窗戶免工程灰塵入屋,直接強行開窗方知道,外牆竹棚正在燃燒。

香港執業安全師學會會長李光昇在電台節目中指出,勞工處雖有工作守則要求使用阻燃棚網,但並非強制要求,不排除有承建商因此「搏一鋪」。李光昇又提到,不時見到工人在外牆維修期間「邊抽煙、邊燒焊」,地盤如缺乏安全主任或未嚴格執行禁煙與熱作業規管,便容易釀成事故。

網媒《誌》則取得棚網報價單,指承建商僅需每戶多花 1,400 元,總計 277 萬元,8 幢大廈便能配備更安全的阻燃棚網。

屋宇署早於 1995 年已發出作業備考 APP-70 要求,而其竹棚架設計及安裝指引(Guidelines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amboo Scaffolds)、在 2023 年及今年發出信件、勞工署的竹棚架作業指引(Code of Practice for Bamboo Scaffolding Safety),以及,均要求遮蓋棚架的保護網幕等應該「具備適當的阻燃特性」(should have appropriate fire retardant properties),並符合認可的中國、英國及美國標準 。

惟根據《建築物條例》40 (2A) 條,即使持牌人士或承建商在工程「加入或使用任何欠妥的或不符合本條例條文的物料」,其紀律處分除釘牌外,僅為 25 萬至 100 萬的罰款,最高監禁 3 年。

有工程業界人士指,「如果用合格物料多花數百萬,罰款上限卻只是 100 萬,面對 3.3 億報價的工程當然會挺而走險。」

小知識:2010 年 11 月 15 日,上海膠州路靜安教師公寓正在進行大維修,大樓同樣迅速起火,同樣是沒有阻燃的保護網,差別僅是上海使用金屬棚。
國務院調查組其後認定,事故原因為無牌電焊工人違規燒焊,令易燃的尼龍保護網遭焊渣點燃,再令外牆的聚氨酯保溫材料燒著引發大火,58 人死亡,71 人傷。

宏福苑維修承建商宏業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亦承辦屯門怡樂花園三座大廈外牆維修工程。居民表示,火災當日宏業已拆除圍網。《香港獨立媒體》記者到怡樂花園視察時發現,三座大廈均架設棚架及白色圍網,其中第二座單邊方向的圍網已拆卸,現場有工人進行工程,但記者被要求離開屋苑範圍。

有住戶提供公告《大維修工程安全情況及進度事宜》,指出宏業早前提交圍網阻燃測試報告,顯示圍網具阻燃效果。有業主從穗禾苑ABCE座,大維修外牆棚架自行抽樣進行測試,結果顯示棚網易燃。

火警鐘未有響起 消防水缸喉管被揭「老化、銹蝕」

由於今次火勢疑從外牆向內蔓延,樓宇內部的煙霧感應器未能在初期偵測到火情,令控制火勢更為困難。亦有說法指,部分維修人員為施工「貪方便」曾關閉火警系統,導致火警鐘未有響起,多名住戶因此於起火初期毫不知情。

該名逃出生天的高層住戶在網上分享,幾乎每層都要拍門大喊「火警」,滅火喉亦沒有水。

前宏福苑保安主管黃先生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指,今年 5 月已發現消防警鐘系統懷疑被人關閉,「火警控制面板經常掛牌,即是把消防系統關閉了、警鐘系統,方便工人出入,為何呢?因為有時工人會在走火梯離開大廈,有時方便他們工作,不會鎖門,便不會經常響。」

根據 2025 年 7 月 9 日宏福苑業主立案法團公開的全體委員會議記錄,承建商當時曾匯報,地下及天台消防水缸內部分喉管已出現老化及銹蝕,並建議在該輪工程中一併更換。文件亦指出,該水缸未來將用作「臨時食水缸」,喉管狀況更與居民飲用水安全相關。

然而,在火災發生前,街坊普遍表示不清楚相關喉管是否已完成更換工程,亦未接獲後續更新。而 9 月 29 日的會議紀錄顯示,宏福苑在 9 月正招標進行消防設備執修,並由最低價的 「宏泰消防工程」進行消防設備執修工作。

前土木工程處處長:主因在無用阻燃護網 竹棚仍有保留價值

前土木工程處處長、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客席教授卜國明向《棱角》表示,宏福苑一次過 8 棟大廈圍網大維修潛在一定風險,亦疑無採用阻燃(Fire Retardant)護網物料,疑因風勢強勁、環境乾燥,迅速發生 「煙囪效應」向上蔓延,再燒向旁邊數座。

「就着公眾安全,我相信日後像宏福苑這樣的大規模竹棚圍網,應該很難再見到。」

在火災過後的樓宇結構安全方面,卜國明表明在救援完成後,屋苑居民及政府應聘請專業結構工程師,採樣及檢測長時間受高溫焚燒後的石屎板強度,以及鋼筋拉力,確保建築仍符合設計強度。如影響結構安全,則需研究補救措施,以保障居民安全。

有匿名的結構工程師則向《棱角》指,由於大火對樓宇每一個位置影響都不同,抽樣調查實不可行,抽查之後亦難以評估整體結構問題,唯一方案應該只剩重建。「另外責任問題:全港應該無一個工程師肯 take risk 做呢單復修。」

卜指出,執法部門應全力展開調查,嚴肅處理案件,並呼籲建築及維修業界共同檢討安全政策方向。他強調,火災發生時的緊急疏散非常重要:若一棟大廈起火,應及時通知其他棟居民,留意周邊環境與屋苑通訊群組信息,提高警覺,以減少傷亡。他亦建議,屋苑及建築物業管理方應定期檢查外牆圍網及周邊環境,清理雜物,加強防火措施,減少類似事故發生風險。

對於政府提及推進金屬棚架取代竹棚架,卜「絕對贊成」新建樓宇改用金屬棚網,認為較合理且安全:未有人入住的建築空間相對有較大空間,可以容許使用金屬棚架時,同時讓各施工工種在旁工作。至於現有樓宇維修,卜認為需要在今次大火調查後再作決定,但應在小型維修保留使用竹棚,取其靈活性,以平衡社會公眾利益。

「政府需要與行內討論政策,並要求盡量減少使用易燃材料。」

卜又對死傷者及家屬表達深切哀悼與慰問,對於在現場奮不顧身救援的消防員、救護員等人士,應致以崇高敬意。

參選第八屆立法會工程界別的還有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霍偉棟。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