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保署周四(2月9日)舉行簡報會,形容2022年整體空氣質素是10年來最佳,空氣污染物數值整體下降,當中二氧化硫減少約6成;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懸浮粒子等,減幅約4至5成。署方聲稱不擔心社會復常及中港通關後,會令污染反彈。有環保團體憂慮改善已到樽頸位,隨著通關令跨境貨運增加和汽車老舊,污染濃度會再次上升。
環保署在周四簡報會上指,香港去年一般空氣中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濃度,較2013年減少43%至62%;同期路邊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也減少47%至64%。能見度方面,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管理)蕭智慧指,本港低能見度時數從2004年1,570小時的高峰逐步減至去年401小時,減幅達74%;即看到藍天白雲的時數增加。
對於中港通關後的空氣質素,蕭智慧指過去3年疫情令社會整體活動減少,中國工廠停工有助減少污染物排放;並強調踏入復常階段後,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仍呈下降趨勢,有信心空氣質素可維持。
不過,本港一般監測站錄得的多項污染物濃度,仍超出世衛標準,其中包括NO2、PM10及PM2.5均超標,較世衛標準分別超出21、8及9。蕭智慧指現時空氣質素面對的挑戰,為車流較高地區如旺角、銅鑼灣、中環等,市區及路邊臭氧水平均持續上升,相比2011年分別升50%及158%,相關空氣污染情况仍未解決。
要處理區域臭氧問題,蕭智慧指需要粵港雙方共同推動減排,加強治理臭氧和微細懸浮粒子,並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納入監察網絡,以作長期和常規監測。
環保署雖強調整體空氣質素有改善,但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憂慮空氣質素改善已到樽頸位,隨著中港通關令跨境貨運增加和汽車老舊,污染濃度會再次上升,他和其他環團均促請當局加強推動減排。馮建瑋指出,汽車排廢是最大污染源頭,香港有逾80萬輛汽車,當局應推動商用汽車改用電動車。
另外,環保署表示政府正籌備興建粵港澳大灣區空氣質素實驗室及氣象監測超級站,超級站將配備達國家重點實驗室標準的先進儀器,聲稱可更有效監測污染物的區域性分布、流動情況和形成原因,以助制訂減排措施。
新聞來源:政府新聞網、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