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澳洲/亞太 【中醫基礎理論】節氣養生丨...

【中醫基礎理論】節氣養生丨北半球大寒丨南半球大暑

 

二零二三年一月廿日二月

北半球大寒。包括香港、臺灣、英國、加拿大、美國。

南半球大暑。包括澳洲、紐西蘭。

大寒

  1. 大寒,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四節氣,是最後一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六個節氣。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
  2. 寒,就是天氣寒冷。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陽氣最少的日子。大寒比小寒的天氣較寒冷。
  3. 大寒,為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代表冬季已接近尾聲,春季即將來臨。此時正值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冬季,人體的陰陽消長、新陳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因此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還要為來年春天生發做准備。
  4. 這季節就是寒冷、乾燥,所以要做好保暖保暖,還要注意保持濕潤。

「大寒」養生宜忌

飲食

  1. 宜熱食:來鞏固體內的陽氣,如羊肉、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木耳等。
  2. 宜甘食:調和脾胃、補養氣血,像山藥、南瓜、地瓜、紅棗、桂圓、香菇等。
  3. 宜食升散性質的食物:如香菜、白蘿蔔、芥菜、茴香等。
  4. 宜食養腎陽: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
  5. 忌吃生冷和油膩:以免內外皆寒傷脾胃,如梨,西瓜,生菜,綠豆、雪糕、凍飲等寒性之物。少吃油膩之物,如奶油,油炸食物等,以免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其它

  1. 防寒保暖,及時添衣:外出之時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
  2. 早睡晚起:順應冬季藏的原則,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3. 運動鍛煉:建議多曬太陽。室外活動不可太早,待日出後再進行為好。切忌運動過量。

穴位

  1. 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也就是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入睡前,用熱水或藥湯浸腳,促進氣血循環,讓身體暖和、改善睡眠質量,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2.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一隻手掌4隻手指位置。中醫稱關元穴為「人的第二個心臟」,可幫助調氣。解決下腹虛寒、腰痠、貧血、手腳冰冷,中醫會在關元穴溫灸。把雙手搓熱,按摩下腹部的關元穴,能改善腹部的血液循環及腸胃免疫功能。

南半球的澳洲是大暑

  1.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二個節氣,是夏季的第六個節氣。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
  2. 「暑」意思是炎熱,「大暑」就是極度炎熱的意思。是一年最熱的節氣,比小暑還熱,因而稱之為大暑。
  3. 大暑,是陽氣最旺盛的日子,是治療「冬病」、「寒病」最佳的時機。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症等陽虛症。
  4. 大暑氣候特徵:是全年中光照最強烈、高温酷熱、雷暴頻繁,雨量充沛,是萬物狂長的時節。下午漸熱,午後大雷雨,通常雨來得又猛又烈,過幾個小時就會停雨。

「大暑」養生宜忌

飲食

  1. 宜清熱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西瓜、番茄、莧菜、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西蘭花等。如銀花、菊花、綠茶、涼粉、銀耳、木耳、秋葵等。茉莉花茶。
  2. 宜排濕食物:如綠豆、薏米、赤小豆、扁豆、豆製品之類,以解暑利濕、健脾益腎。
  3. 宜食酸甘食物: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食酸以開胃生津。如菠蘿、烏梅汁、山楂等。
  4. 忌大量飲水:不宜過食生冷,不宜熱性食物,不宜辛散開洩太過,忌辛辣油膩食物。

其它

  1. 「冬病夏治」、「寒病夏治」驅寒排濕好時機:大暑前後稱作「三伏」。三伏期間是全年陽氣最重的時候,更容易透過外在力量,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貼伏帖最容易去除體內的寒濕氣。幫助體質偏濕寒的症狀達到緩解。例如鼻敏感、經痛、氣喘、手腳冰冷、易感冒體質等,都是身體濕寒的症狀。
  2. 居室宜衛生清爽,通風:冷氣唔好較到最凍,排唔到汗。
  3. 衣著要適宜,衣服宜寬大:衣料可選擇柔軟的純棉、麻、綢、絲等,便於吸汗散熱,衣著的色調應以淺色和冷色為主,如純白、淺綠等,以減少輻射,使周身涼爽。
  4. 不宜穿深色外衣:不宜強光下過久暴晒。
  5. 忌熬夜:「大暑」炎熱,容易耗氣,最好能早點休息,不要熬夜。要調整起居,讓睡眠充足,中午應午睡半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抵抗力會變差。
  6. 切勿急躁:「大暑」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容易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穴位

  1. 內關穴:腕橫紋中央正上方二寸,大約三指幅寬處。按摩內關穴可以幫助減低中暑癥狀例如頭痛出汗口渴,可以幫助消脹氣,調養脾胃,寧心安神,平緩心悸、失眠,尤其是壓力大的時候,按一按能消除緊繃感。
  2. 曲池穴:彎曲手肘,此穴位於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按摩曲池穴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解熱,例如高燒、潮熱、有灼熱感的腹瀉引起的發熱;還可以緩解溼熱皮疹,例如粉刺、蕁麻疹和帶狀皰疹;對血液循環問題也很有用,例如貧血。最後,曲池穴可以用來治療顫抖症和網球肘。

作者:黃醫師(黃炳鴻 澳洲註冊中醫師)

醫療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自己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