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政治 BN(O) 簽證 | Su...

BN(O) 簽證 | Sutton 調查:約三成移英港人受新政影響 國會明就人道政策辯論

英國內政部上周四(20日)發出《貢獻換取永居 Earned Settlement》諮詢文件,關於 BN(O) 簽證部分引起港人關注,英國國會周二(25日)亦會就相關政策就人道簽證的影響進行辯論。
港人聚居地之一的倫敦 Sutton 市,有港人組織收集簽名及作問卷調查,收集近 700 人數據作定量調查(Quantitative Research),並跟 50 人作焦點訪談,評估有約三成BN(O) 移英的持家及照顧者、退休人士、學生,以至一成六的自僱/創業者,會被新政策下的入息水平要求影響。另外,16% 持中學學歷者未必可達 B2 英語水平。
《棱角》邀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黃偉國分析報告的數據,留意到學歷低於大學的港人社群對日常使用英語並無足夠信心,認為英國政府對香港社群的支援不足,亦無真正關心移英港人社群狀況。
黃認為,居於 Sutton 者不少已為中產人士,但仍有近三成人受入息政策影響,以至有超過一成半為中學學歷,在其他城市如曼城、伯明翰等或有更高比例的港人受影響。
而工黨政府的政策不斷搖擺,加上中國超級大使館及中國間諜案等,執政團隊似乎與普通議員(Backbencher)沒有溝通,令港人無足夠長居英國信心,情緒偏向負面,甚至有三成人提到 BN(O) 簽證不確定性是回流香港的因由。
「他們亦未必信任保守黨,或會跳去支持如改革黨(Reform UK)、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cts)等黨派,政策改變對政府毫無好處。」
問卷及分析報告全文:https://shorturl.at/ZLoyb
三成移英港人持家照顧者、學生、退休人士受新政影響 

該份問卷由港人組織 「Sutton 香港人」發佈,並由吳志文博士(Dr. Michael Ng)設計,訪問 690 人,並邀請 50 人作焦點訪談。

問卷發現有大約三成,約 58,500 名以 BN(O) 移民英國的港人為持家及照顧者、退休人士、學生會受入息政策影響,另外 16% 自僱人士亦會因創業之初僅有投資而未有充足收入,未必能交到指定入息稅項,但能在各行各業補足英國的商業環境。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18 年的研究,如將無償家庭服務的生產價值量化,將相當於英國本地生產總值(GDP)的63.1%。

至於退休人士, 縱然沒有就業貢獻的入息稅,但其以積蓄購置物業、食品、消閒等開支亦是支撐英國的消費及促進製造業。

內政部的諮詢文件中,以及回覆傳媒查詢時,均指 BN(O) 簽證移民英國的香港人申請永久居留時,仍需符合諮詢中的基本要求(mandatory requirements):英文需達更高的 B2 語言門檻無需諮詢,而「貢獻社會」一項中,提及過往 3 至 5 年有繳交入息稅、NI、或有其他類別收入則仍待諮詢。

部分港人「未夠信心」講好英語 

問卷亦首次量化調查移英講文對自身英語程度的評估,發現有近半人並無信心可以在日常生活講好英語。

其中 62% 持中學學歷者坦言「很少信心/舒服」去講英語,僅 2.87% 認為自己可以「流利/非常流利」以英語溝通。分析認為,他們在香港時或因工作環境較少機會需要使用英語,亦依靠家庭及社區網絡去支援在英生活,而非跟身邊的英語社區較多互動。

調查亦留意到,有 27% 港人主要跟香港社群接觸。這批人口中有過半回覆稱,自己並無信心可以在日常生活講好英語,或會影響他們與英國社會的融入,甚至產生精神壓力,以至思念家鄉。

「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黃偉國向《棱角》提到,問題源於政府就香港人融入社區的支援不足,僅與香港人社群接觸者對英語信心最低,但因為其而設的英語課程(government-funded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ESOL) courses)經常爆滿,他們無法得到適切的協助。

該批 31,200 人,約 16% 的移英港人,以及持專上教育學歷(即 IVE、副學士一類)均有信心不足的情況。黃估計這批持中學學歷的人士,將會是英語水平要求調高至 B2 的高危族群。

報告建議,政府需要加強英語支援服務,以免這批港入的融入及就業受到影響。報告更分析,在數碼年代更多人使用 AI(人工智能)作翻譯及支援時,本身已有助於英文作為第二語言者的香港人克服溝通障礙。

移民政策搖擺影響信心 三成人指簽證不確定屬回流因素

工黨政府的政策近期不斷搖擺,加上中國超級大使館及中國間諜案等,執政團隊似乎與普通議員(Backbencher)沒有溝通,令港人無足夠長居英國信心,情緒偏向負面,甚至有三成人提到 BN(O) 簽證不確定性是回流香港的因由。

有 81% 回應者,特別是 2024 年至 2025 年抵英者同意,未來的定居及簽證政策如持續未能確定,將會影響日常生活,以至置業、教育、自身長遠規劃等。

問卷同時分析回應的情緒字眼作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留意有七成至七成五回應者均抱有負面情感,對政策及將來是恐懼、不確定、失去信心,大多回應均有批評政府政策「搖擺不定」,未有「信守」「承諾」 ,用上「反口」。

但分析認為,這些均是針對政府的政策,而非對英國社會的反感。

黃偉國亦認為,工黨政府必須正視港人社群的反應,「他們亦未必信任保守黨,或會跳去支持如改革黨(Reform UK)、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cts)等黨派,政策改變對政府毫無好處。」

Sutton香港人提出六項建議:

- 現有 BN(O) 簽證持有人不應受新「貢獻換取永居」規則影響,不設追溯期

- 政府應視積蓄視亦為經濟貢獻,而非單入息稅

- 豁免弱勢社群作:退休人士、持家及照顧者、學生、自僱人士

- 維持 B1 英語水平要求

- 考慮整體家庭總收入,與家庭團聚簽證看齊

- 優先考慮政策穩定性及連續性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