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專訪|難民政策收緊 政治庇...

專訪|難民政策收緊 政治庇護草率被拒 港人Gilbert 驚恐失眠

英國政府上周宣布收緊庇護政策,建議難民申請永久居留權的居住期門檻將由 5 年大增至 20 年;與此同時,多個在英港人組織留意到,內政部處理政治庇護程序異常加快,甚至草率處理,令部分申請人未及準備文件或尋求法律代表,便已面臨決定性的審批。政策轉向下,今年 6 月抵英遞交庇護的港人 Gilbert Ng,成為其中一個受到影響的案例。
兩個月即面試:文件未翻譯完、證據未齊

Gilbert 今年 6 月 6 日從香港飛來英國,翌日即提交政治庇護申請,僅兩個月時間,就收到第一次面試通知。他向《棱角》表示,面試僅一小時,認為審核官並未真正理解案情。

「我有十多份相關證明正在處理,幾份文件未完成翻譯,內政部卻要求 8 月 20 日前交齊,根本來不及。」

律師曾協助他申請延期,以便完成證據翻譯及整理,但申請遭拒,隨即更收到拒絕難民聲請通知,現在他仍在等待上訴期。

香港公民代表會議(ACRHK)成員、The Hong Kong Scots 共同發起人郭子健(Daniel Kwok)一直協助港人申請者,他指出,今屆與上屆英國政府都明顯加快審批速度:

「以我們觀察,從申請到收到初步結果,有人三個月,有人一年半。如果被拒要上訴,整個過程隨時要一年到三年。」郭子健說,「程序快了,但審批過程草率。」

對於曾在香港因政治案件入獄三年多、並在中國遭拘留的人而言,申請政治庇護本應是逃離迫害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他卻形容整個程序「像再經歷一次壓力折磨」。

內政部當成「中國個案」 淡化政治迫害、國籍寫錯

Gilbert 早在 2018 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修改國家憲法、實現「永續」連任期間,與幾名廣州社運人士聯絡、宣揚「廣州獨立」,當時曾在中國被拘留一個月。

「那段時間是精神虐待,四面圍牆,燈是 24 小時開的。」這段經歷在他精神上留下深刻陰影,後來也患上傷害後遺症(PTSD)。

一年後,反修例運動爆發,他積極參與示威,多次被捕,其中一次被判監超過三年。

但英國內政部的拒簽文件,竟將他的案件歸類為「中國個案」,並以精神健康為主軸淡化政治迫害風險,甚至建議他返回中國接受治療。

「我看到那句『建議返回中國治療』,真是震驚。」他說,「我曾在中國被拘留,怎可能返中國?」文件中不僅案情描述錯誤,連國籍也填錯他是「中國籍」,令他不得不上訴以免被遣返。

對於 Gilbert 來說,英國收緊難民政策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最近更經常發惡夢、失眠。

「如我上訴的話,法官對香港情況的了解有多少?他們怎麼看《國安法》?對政治犯一旦遣返回港會再次被捕的可能性有多了解?我看不到任何樂觀跡象。」

等候上訴期間無工作權利 是第二次傷害

離開香港時,Gilbert 的 PTSD 情況「非常嚴重」,如今雖然得到律師與港人組織的協助,但收緊難民庇護政策讓他非常不安,覺得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我在等候期間只能坐守房間中,連工作的權利都沒有,不只是經濟困難,是第二次傷害。」

Gilbert 其實是 1997 年前出生,並持有BNO,「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申請 BNO Visa:我有 BNO,當初也有足夠金錢能申請,但因為坐過三年的案底,根本不能經這途徑入境。」因此,申請政治庇護成為唯一的出路。

「放學」後屢被監聽、跟蹤 赴英冀獲人身自由

Gilbert 因反修例運動被判監超過三年,「放學」後,他以為能與政權「兩清」,但真正的壓力才剛開始:

「出獄後,我長期被監聽、跟蹤。很多人覺得坐完就算,但真正的迫害是在你出來後,工作、人際關係完全崩塌,你知道背後有人盯著你。」

他說,舊公司原本願意保留他的工作,但國安人員「溫馨提示」僱主不要聘用他;與他較親近的朋友亦察覺與他外出後有人尾隨。這些經歷,使他的 PTSD 情況進一步惡化。

在等候上訴期間,他不知道接下來會面對什麼,也不知道英國在政策收緊的氣氛下會如何處理他的案件,但他清楚一件事:

「雖然香港政府說沒有(刑事罪行)追溯期,但回去的話,(會)再被捕的可能性絕對並非假設,而是現實(會發生的事)。」

若日後成功獲庇護 將繼續為香港發聲

如果日後成功獲得庇護,留在英國,Gilbert 表示希望繼續為香港發聲。他曾在獄中修讀監獄學,其獄中書信曾在倫敦囚犯藝術展中展出。

「我在獄中時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個曾與美國司法學院研究獄政改革的學者通信的人,他將我的信件公開到世界各地。我『放學』後無法直接與他聯絡,因為香港《國安法》規定下,這屬於勾結外國勢力。來到英國後,我會繼續聯絡他,為香港囚犯發聲,爭取應有的人權與言論自由。」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