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綠了2019年的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紀錄片《寧化飛灰》,再次把香港人的故事向世界展示。導演劉健倫將整個運動,由和平示威、百萬港人上街,到催淚彈、水炮車衝擊示威者等,一幕幕曾經在香港鬧市上演的畫面,移師到第2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大銀幕上,與海外觀眾一同重溫。
南韓放映會座無虛席 喜見南韓年輕人關心香港
「有很多抗爭運動的新聞、片段在香港已經下架,我想世界了解香港發生過甚麼事、政府如何打壓香港人、年輕人是如何走過來的。」紀錄片長約兩小時,充斥著警暴畫面、橫街窄巷的催淚煙、槍聲吶喊聲等,劉導演希望以前線記者的角度為香港人記下以上種種。
「運動發生已經四年,加上放映地點遠在南韓,以為大家興趣不大,竟料三場放映會都滿座」劉導演指,更有特意從香港飛到釜山支持的觀眾,令他喜出望外。三場放映會中,其中兩場設觀眾提問,參與的都是南韓的年輕人,他覺得非常感動,「大家未遺忘香港的抗爭運動,他們(南韓的年輕人)知道大多有關抗爭運動片段和新聞,在香港已經消失,數間傳媒亦一併消失。」
惻隱之心令紀錄者與參與者界線模糊
政府起初無視香港人和平示威,其後將事情定義為「顏色革命」,令事件越演越烈,甚至扭曲整個運動的原意。他在前線見證香港的轉變,「我既然已經離開香港,我有自由,我便有責任將拍攝到的畫面散播開去,讓全世界知道香港人的故事」。
劉導演憶述,警方一次於凌晨,在旺角投放多枚催淚彈驅散示威者並進行圍捕。他目睹一名被捕示威者受催淚煙刺激,面上滿佈鼻涕口水,連眼睛都無法睜開,他請求警察給予清水洗眼,警察卻冰冷地回應「你應得的」。劉健倫坦言,當時他背囊內有數支清水,他想為示威者遞上,但又害怕被警察認定為共犯,他選擇了保持沉默,至今仍然內疚。
經歷多次掙扎、在示威現場被催淚彈摘中、親眼目睹警暴,他發現自己的視野與前線抗爭者相似,「我經歷過的,他們都經歷過,甚至經歷被捕的恐懼。」他希望以前線記者的角度,帶觀眾重溫整場運動,感受切身之痛,回憶這場香港史上重要的事。
製作過程不願重溫片段 一年半間多次想過放棄
劉導演在反修例運動其間擔當攝影記者,最初以為自己只是「打份工」,毌需投入太多,「經歷近一年的示威活動,我相信無論示威者或記者,不少人都有各程度的創傷後遺症,有人輔導抗爭者,但記者卻是被忽略的一群。」他漸漸無法抽離,連重溫片段都變得困難。
《寧化飛灰》由1000小時的片段剪輯而成,製作歷時一年半,「剪片並不困難,最難是心理,我經常發惡夢,抗拒翻看片段。」他坦言曾多次想放棄,「有次612展覽(英國倫敦),我把當時仍然分散的片段放在活動中展出,想著紀錄片製作就此作罷,但又覺得那些珍貴的片段不應該只收藏在記憶卡內;重拾製作期間再感到精神沉重,旅行散心後回來繼續;其後到烏克蘭拍攝,看到不論男女都堅守自己的國家,無所畏懼,我又怎能再有藉口放棄呢?」最終,紀錄片於今年六月完成剪輯。
完成《寧化飛灰》後,劉導演透露會在英國繼續拍攝工作,繼續記錄香港人的故事。他勉勵港人,「香港人很勇敢,世人沒有忘記,但我們要有等待的勇氣」,他期待有一天能與香港人一同回家。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