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拜「王子」Sheikh Ali Rashed Ali Saeed Al Maktoum(以下簡稱「阿里」)因「急事」離港前,一直被港媒吹捧為「穿針引線」邀阿里來港而從未否認過的沈運龍,昨日接受電台訪問,回應網上的「假王子」說法,聲稱今年2月與阿里會面時,親眼見過對方護照,寫有「Sheikh」及「HH」(His Highness),並非人人可用,又批評網民的「假王子、雞棚」講法難聽。
明白了明白了,「假王子、雞棚」原來只是「難聽」,不是「錯」。想起老子也說過「信言不美」,意思是「說實話不好聽」,那麼沈運龍是暗示「假王子、雞棚」講法都沒有錯嗎?近日我寫了好幾篇「提子」文,都沒有用過「假王子、雞棚」字眼,今天不如談談「王子」兩字,以回應沈運龍。
首先什麼是「sheikh」呢?這是阿拉伯語شيخ的羅馬字母拼寫,英文讀音跟「shake」一樣,中文通常音譯「謝赫」。「Sheikh」阿拉伯文有多個意思:
第一,它的字面義其實是「長者」、「長老」,跟王室無關。第二,「sheikh」也可引申指知識淵博的人物(因為年邁者往往被視為見多識廣的人,所以知識廣博者皆得此稱)。第三,「sheikh」可指稱部落或群體首領,這時稱為「部族的sheikh」。
此外,還有一個詞組叫「女人的sheikh」,意思是她的丈夫。有時候,「Sheikh」只是一個姓氏。由此可知,大家不能見「sheikh」就叫「王子」。
現在回到杜拜「王子」阿里的稱號。在杜拜,政府領導人(即「酋長」)固然可稱為「Sheikh」,但掛着「Sheikh」頭銜的人,卻不一定是酋長或統治者——這就是沈運龍一干人等從未向大眾說清楚的地方。
「Sheikh」除了代表酋長,原來也可指稱阿聯酋統治家族的所有成員,包括那些在族譜上距離總理「核心」很遙遠的邊緣王室子弟,不妨簡稱「邊子」(千萬不要口快快唸成「騙子」啊)。因此,阿聯酋人稱呼統治家族的成員,男性會叫 Sheikh(也可用「HH」稱呼),而女性則叫 Sheikha。那麼阿聯酋有多少個Sheikh呢?
我手頭上沒有具體數據。但阿里所屬的Al Maktoum家族,自1833年起已統治杜拜,兩世紀以來枝繁葉茂,相信有「Sheikh」頭銜者至少以百計,像阿里這類總理的遠房親戚,不知凡幾。
也許有人認為以「杜拜總理遠親」稱呼阿里,凸顯不出這次中東「富豪」設立香港家族辦公室的重要性,於是一開始就謊稱他是總理的侄子,這種操作難道不是「搭雞棚」嗎?
然則「Sheikh」是否該譯成「王子」呢?這又是沈運龍一干人等沒說清楚的地方。先談英文「prince」,它含義很廣,跟「sheikh」是對得上的,所以《南華早報》用「Dubai prince」沒有問題——「prince」儘管狹義上指國君的兒子,但廣義上也泛指王室其他男性成員,而在從前法、德等歐陸國家,「prince」甚至適用於王室以外、公爵以下的貴族。可見英文以prince形容阿里(他好歹也是「邊子」)是說得通的。
問題是現代中文的「王子」有點曖昧。以傳統中文來說,「王子」必指國君、皇帝的兒子,換言之,像阿里這種身分是不配叫「王子」的。但現代中文受英文影響,「王子」有時也像「prince」一樣泛指王族子弟(包括「邊子」),這就是阿里被稱為「杜拜王子」的原因。若有人維護中華文化,堅持從傳統中文角度理解,那麼批評阿里為「假王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無論阿里怎樣「假」,也假不過像沈運龍那樣自命「中東王子」。順帶一提,屈穎妍曾替沈運龍寫了一本傳記《由劏房小子到中東王子 —— 沈運龍》,新書發布會的日期很易記,就是2019年7月2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2019年7月21日《由劏房小子到中東王子 —— 沈運龍》新書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