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失的檔案」FB專頁刊載程翔先生兩篇駁斥劉細良的長文(注1),第一篇文章配圖取自8月18日「城寨」YouTube節目的live chat留言區,我赫然見到「城寨」用其官方帳號留言,寫了以下一行字:
「馮睎乾喺大公報出嚟,之後同程翔、羅恩惠大合奏,宜家明啦」
我當然明:用這種方式講這種大話的人,陰濕無恥、愚蠢賤格,夠清楚未?
5月18日我寫了一篇〈得道者多助〉(注2),根據公開資料,尤其是劉細良自己講過的話,剖析他在「陳橋攝影集爭議」中如何前言不對後語,有說謊之嫌。寫那篇文的動機很簡單,跟我平時討論其他話題一樣,就是把道理攤出來,講清楚。
之後我沒再評論劉細良,直至「城寨」FB上月忽然發文,謊稱我跟其他人「輪流登台表演」(名單上的人大多數不是我的相識,也從未聯絡),藉此暗示我和別人串謀要令「城寨」消失,我才在8月10日無奈發了一個聲明(注3),駁斥劉細良那無腦的陰謀論。
想不到8日之後,「城寨」在YouTube留言區又陰陰濕濕將我拉落泥漿,這次還給我虛構一個「紅色背景」,指我來自大公報,暗示我是「鬼」,收了錢要對付「城寨」。本人從來不看「城寨」節目,若非「消失的檔案」上傳留言區截圖,我根本不可能知悉這個謠言,也無從反駁澄清。
本來不想回應這類垃圾,但按照劉細良的行事作風,我不回應,難保他將來振振有詞指我「默認」,所以不好意思要浪費大家時間,今天再看一篇「聲明」:
月前評論「陳橋事件」,我始終不是當事人,也無法像上帝般確知劉細良撒了多少謊,但現在指我「喺大公報出嚟」,我相信我絕對有資格講:這是100%謊言,而睜大眼睛講這種大話的「人」不止品格有問題,智力更有問題。
夠膽公開指我出身大公報,「城寨」應該有真憑實據吧。好,我促請劉細良開咪告訴大家:馮睎乾到底何時在大公報任職?做編輯、記者、專欄作家,抑或斟茶掃地?信口開河抹黑,難道沒想過我會公開質問?子虛烏有的事,當然不會有證據,也不可能自圓其說,如此一戳即穿的謊言也講出口,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什麼?
更何況以我所見,在數月前「攝影集爭議」中,反而是出身大公報背景家庭的YouTube網紅,才一而再的明助暗撐劉細良。如果我「大公報出嚟」,看來應該跟劉細良同一陣線才對。心水清者或已察覺,劉細良捲入這次風波,全港親共媒體幾乎鴉雀無聲,操作手法跟他們打擊「敵人」截然不同,背後理由實在耐人尋味。
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劉細良,且認為他「被陷害」,這種現象看似費解,我卻認為正常不過。心理學有個說法叫「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指一個人認知的事若跟自身行為不一致,心靈就會感到不適,承受很大壓力,此時必須改變認知或行為,務求令兩者同步,使內心恢復平和。
1959年,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和Merrill Carlsmith進行了一個「認知失調」經典實驗:他們要求受試者做沉悶重複的任務(如把湯匙放滿盤子,接着清空盤子,又再把湯匙放滿盤子),然後將他們分為兩組,請他們告訴下一位受試者「實驗很有趣」,一組可獲1美元報酬,另一組則獲20美元。受試者做了沉悶的任務(認知),卻要蒙蔽良心跟人說「有趣」(行為),認知與行為的矛盾由是形成了認知失調。
實驗的目標是研究受試者心理的微妙變化,以及獎金能否改變認知失調的衝突。兩組受試者最後報告是否覺得任務有趣,結果有點出人意表:1美元組別較多人覺得任務有趣,20美元一組則多數覺得任務無聊。何解?
原來收20美元的人認為獎金夠高,已有充分理由說謊,所以內心並無多大交戰,沒必要扭曲自己對任務的認知;收1美元的一組則覺得沒理由為1美元說謊,於是有意無意間說服自己「任務確實是有趣的」,由是改變了內心認知,務求跟外在行為一致。(張愛玲〈色,戒〉根本就是關於「認知失調」的小說。)
從「認知失調」角度看「良粉」行為,不是很合情合理嗎?他們長年累月聽劉的節目,從中獲得某種慰藉與快感,希望可一直聽下去(行為),但看到不利於劉的評論,發覺他或有很多令人不齒的陰暗面(認知),便產生了認知失調,於是千方百計尋求紓解——若不想捨棄劉的節目,就只好改變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認知,相信劉是可憐的「受害者」了。
我理解上述「良粉」的心態,但我是寫專欄的,不是心理醫生或社工,沒興趣導人脫離「邪教」。你要相信劉細良,我沒所謂,但現在劉細良散播謠言,虛構我的背景,我就不得不呼籲「城寨」回答一個簡單的是非題:你說「馮睎乾喺大公報出嚟」,有任何證據嗎?
有,抑或沒有?
注
談談劉細良的屎片手法(下) 程翔
3
圖/消失的檔案Facebook
(圖中留言我已在「城寨」YouTube查證,確認屬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權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