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英國/歐洲 【鍾sir@系統學中文工作...

【鍾sir@系統學中文工作室】認清語言定位,開展移民孩子的海外中文學習之路

近年,很多香港家長帶著子女舉家移民。到了英語國家,孩子整天浸濡在英語環境,中文的定位就變得微妙﹕說它是第一語言,孩子的英語好像比它流利;說它是第二語言甚至外語,又好像愧對「香港人」的身份。從教育的角度看,不同的語言定位,在學習目標、課程規劃,以至教學時採用的策略方法上,皆有所不同。

判斷該如何看待中文之前,先快速弄清楚「母語」、「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和「外語」這幾個概念。「母語」,顧名思義來自父母,即是由家庭中習得的語言。而「第一語言」,既指一個人第一種掌握的語言,也指個人最熟練,在生活中最常用的語言。一般而言,我們最先會說的語言,自然是父母說的語言,也是我們說得最好的語言。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母語」和「第一語言」是同一種語言。然而,例外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例如台灣有不少人的母語是閩南語(據聞台灣當局打算將其正名為「台灣台語」),而第一語言為華語;又例如新加坡的不同族群,不論母語是華語、馬來語還是泰米爾語,第一語言皆是英語。此外,還有本文後半部將會談到的移民家庭。

至於「第二語言」,是指個人在「第一語言」之後學習的其他語言,其使用頻率和流利程度通常會低於「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和「外語」的分別,主要取決於語言環境。例如非華裔學生在香港學習中文,由於香港是一個中文社會,因此中文對他們來說是第二語言。但是如果一個香港人在香港進修日本語,則屬於外語學習。

現實中,語言的定位往往沒有那麼壁壘分明。對於在外國生活的香港孩童,他們自身的中文學習經歷不盡相同,有的從未正式學過中文,有的在香港唸書到一定年級才移民。加上家中的語言習慣各異,情況難以一概而論。不過,可以斷言的是,孩子未來在學習、社交甚至工作場合中,自然「習得」的語言都會是英語。另一邊廂,中文反而變成要依靠到學校或補習班上課來刻意「學習」。從這個角度看,中文似乎更貼近「第二語言」。

至於外國雖然不是中文社會,但只要家長堅持,家庭仍能為孩子提供相對充分的語言環境。再者,現今科技進步,家長和老師要在線上為學童創建中文語境也沒有從前困難。故此,若把中文僅視為「外語」來學習,對於來自香港人家庭的孩子來說,實在可惜。

個人而言,筆者認為一個較準確的描述,是中文/廣東話是普遍海外香港孩子的「母語」,同時是「第二語言」,而他們的「第一語言」是英語。至於認清中文的定位,對於海外港人子弟的中文學習有何重要,我們下次再談。

授權轉載:系統學中文工作室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