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財經拆局】「親自指揮」祭...

【財經拆局】「親自指揮」祭出債務重組大招,市場卻不收貨,出了甚麼差錯?! – 顏寶剛

在特朗普令人震驚「回朝」之際,世界另一邊也舉行了另一個吸引全球資本市場注目的經濟盛事-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周五閉幕,出現了一個異常吸睛數目:十萬億人民幣。

這個十萬億數字市場早已是熱切期待,但最終卻未有引發市場興奮,甚至可以說是反高潮金融市場全不收貨,並引發相關資產大舉拋售:中國相關資產包括人民幣滙率、富時中國A50期貨、恒指期貨及納斯特中國金龍指數都一度急跌。到底這項由習近平「親自指揮」的救市大行動,出了甚麼差錯?

細看經人大批准的救市計劃細節:通過批准增加6萬億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另外,財政部會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當中,5年內安排合共4萬億元用於化債。兩者合共不就是十萬億?

主要原因是由於6萬億元的增量僅是市場預期下限,加上專項債攤分五年即每年僅有8000億,而且沒有化債以外的其他刺激措施出台,這些舉措不僅未能達到市場的預期,反而引起了金融市場的失望,造成金融市場震盪、人民幣匯率下滑。投資者原本期望中國政府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等國際壓力下,會推出更大規模、範圍更廣的經濟刺激措施,然而這次政策顯然未能如願,令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再度動搖。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長期以來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尤其是隱性債務日益膨脹。總額10萬億元的計劃旨在填補地方政府財務的巨大缺口——而我們說的確實是「巨大」的缺口。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依賴信貸驅動的房地產繁榮期內,地方政府積累了大量與房地產相關的表外債務,這些債務通常隱藏於特定的投資基金/工具中。然而,自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整頓市場以來,樓價急劇下跌,地方政府因此深陷虧損之中。損失究竟有多大很難估計,甚至中央政府可能也未完全掌握。

根據財政部官員的說法,截至2023年底,所謂隱性債務的地方債務僅為14.3萬億元人民幣,但這遠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的約60萬億元,還不要說很多經濟學家估計實際債務水平早已達80至100萬億的「恐慌」水平。而且經濟學家提醒稱,不應將債務置換計劃定性為刺激措施,因為它沒有增加政府借款。

所以說所謂十萬億的債務限額置換,僅是「泥牛入海」,注定掀不起一波漣漪。

更重要是今次市場預期的落差,來自於投資者的過高期望,包括預計發布會將公布很多化解地方債以外的措施,例如就消費方面推出刺激政策。此外,市場亦預期中國政府會因應近日美國大選結果而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包括發行一萬億人民幣的特別國債,為中國銀行業補充資本,以及再投入一萬億元的資金,以阻止房地產市場的大幅下滑,比如幫助地方政府從開發商手中購買未售出的房屋和閒置土地。周五的新聞發布會暗示將在這兩個方面採取行動,但沒有給出具體數字。此舉表明,中國政府希望保留一些政策空間,以便在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採取措施。

外資亦憧憬中國可能仿效美國大舉派錢刺激經濟,但一直未見其事,顯然習近平本人做事的模式不是這樣,並非像西方國家那種派錢的做法。況且習近平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表明了打擊投機的決心,選擇不全面救市可能在於降低市場投機的風險,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非泡沫領域,以此實現“房住不炒”的政策目標。

港主流媒體未提外媒質疑救市措施力度 源於自我審查?

最後值得一提是本地媒體對今次發布會的取態,投資者在過去一個月一直熱切期待著上周五的新聞會發布,其中許多是首次涉足股票市場且經驗不足的散戶投資者。自9月底以來,中國多位官員紛紛表態,計劃刺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眼下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消費者信心下降,經濟增速急劇放緩。

而在官方沒有公布任何具體數字的情況下,社交媒體上關於政府刺激計劃規模的傳言甚囂塵上,導致國內股市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在網絡上開始流傳政府正在準備至多12萬億美元「火箭筒式」刺激計劃的傳言,其中約一半將用於救助房地產行業和刺激消費,這些偏向利好的消息在本地媒體上均見大幅引用,認為既有利中國經濟亦將進一步推高股市。

但其實早在上周一(4/11),華爾街日報已經發文《中國不會推出「火箭筒式」刺激計劃 至少今年不會》,文中引述參與政策討論的人士透露,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願:中國政府不會出「大招」,至少今年不會。(事後證明報道非常準確)

當日我就將相關消息轉載至專頁,但令我非常奇怪的是,本地媒體甚至是財經報章均未有提及WSJ 的報道,反而大篇幅引述內地官方媒體稱周五會有重磅政策出台。結果到兩日後才有本地報章稍為跟進相關報道,但內容都是點到即止。(相反海外社交媒體就有海量的相關報道)

到底是媒體自我審查令相關內容未有出街?還是認為報道內容不準確而無視外媒看法?當然我沒有答案,恐怕因為錯信中央會以「火箭筒式」救市而導至損失的投資者,可能比我更想了解內情。

財經拆局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INANALYSIS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