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香港 【財經刺針18】未來十年是...

【財經刺針18】未來十年是通漲還是通縮(三) – 林風

 

 

(五)戰爭

戰爭和通漲在歷史上從來都是孖生兄弟,一方面因為戰爭需要大量資源,另一方面是對生產的扭曲。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影響不單限於參戰雙方。以韓戰為例,1950年美國的批發物價上升12%,但德國上升18%,英國上升21%,法國上升28%,而瑞典上升32%。現時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事已持續兩年,由於烏克蘭的工農業停產或減產,而俄羅斯的很多產品則受到西方制裁,因此增加了很多國家的通漲壓力。兩國對全球很多重要資源的供應是舉足輕重的,化肥佔全球的22%,鈾佔28%,鋼材佔32%,鋰佔30%,鈀(palladium) 佔43%(現俄羅斯已全面禁止出口)。糧食方面大麥(barley)佔30%,小麥(wheat)佔26%,後者更是供應人口多達7億的多個非洲和中東國家的主要來源。能源方面,俄羅斯的石油產量是全球的10%。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極大,德國49%,意大利46%,法國24%,奧地利80%,波蘭40%,而不少東歐小國更達100%。俄烏戰事的持續,將會導致再個嚴重危機:(1)歐洲的工業特別是德國的化學工業因天然氣的不足,會大幅收縮,令經濟進入衰退;(2)很多非洲和中東國家都會因為化肥和糧食價格暴漲,出現社會動亂,跟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情況一樣。現時剛開始的以色列和哈馬斯之戰會否擴散至其他中東國家也是值得擔心的,因為一旦牽涉伊朗,那麼全球20%石油必經的荷姆茲海峽(Strait Hormuz)很可能封閉,到時每桶石油升至150美元是絕對有可能的。

通縮(deflation)和通漲放緩(disinflation)

我們首先要區分通縮和通漲放緩,通縮是消費物價下跌,通漲放緩是物價仍然向上,只是上漲的速度減慢。我們把兩者放在一起,因為通漲放緩到最後可能出現通縮,但即使沒有也會使利息下降, 人們不再急放把賺到的利潤或工資馬上花掉,也使儲蓄的意欲增加。

過去150年出現過3次這種情況。第一次是19世紀末至一戰前,因第一波全球化,戰爭減少,坐產力增加和人口紅利所產生。第二次29 年至二戰前的大蕭條。第三次則是1981後沃克(Paul Volcker)大幅增加利率抗通漲,加上全球化第二波,電腦和通訊科技的突破,中國改革開放和前蘇聯解體所致。但這段時間只是低通漲和通漲放緩,從沒有出現通縮。

很多人都錯誤認爲高科技如人工智能AI或機械人(robotics) 的迅速發展會使通漲不可能,但如果我們認真研究其發展史,會發覺新科技的出現和大規模應用都需要超過10年時間。所以這些都不會對未來10年的通漲或通縮有影響。

導致通漲放緩和通縮最直接的方法是市場崩潰和經濟衰退。我們可以用雪費(Irving Fisher)的貨幣數量論(Quantitative Value of Money) MV=PY來理解這點。M指貨幣供應量,V指貨幣流動速度,P指物價水平,Y指物品的產出。M在這裏指M1,  由商業銀行通過借貸所產生的貨幣供應。在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下,企業減少借貸而銀行也因為風險增加而減少借錢,M自己然收縮。V也因為商業投資活動減少,加上巿民也因收入下跌而減少消費而下滑。當M和V兩者都下跌,那麼PxY也自然下降。除非像疫針情期間 因封鎖令物品出產大幅減少,不然價格必然下降,導致通縮或通漲放緩。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