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談到了地產泡沫2.0的住宅部分,這篇文章則會討論商業房地產的泡沫。我們可以從美國最常用的「商業地產物業指數」(commercial property price index)看到最近25年的發展(見圖一)。
圖一:
泡沫1.0的高位是2007年11月的99,跌到2010年初的63.5,下跌36%。但隨著聯儲局的量化寬鬆和零息政策,2013年中已經重回高位,跟著再颷升至22年最高位的155,升幅達144%。假如要回到2010年的水平,跌幅要近60%。但更令人擔心的是這方面的投資金額大增(見圖二)。
圖二:
單看2015-2018的數據,已經是2006-2008的2倍以上,到2022年高峰時,肯定是上次投資金額的3至4倍,所以今次商業房地產泡沫爆破對經濟的影響,肯定比上次嚴重很多。
今次商業房地產比住宅房產的下跌來得更快,單從圖一的高點已經下跌了21%。過往泡沫爆破的經驗告訴我還要再跌50%,至2010年的低位才會穩定下來。我且用跌勢最急的辦公室領域,看情況何等慘烈:
華盛頓 —— 在市中心地鐵站附近的一座13層辦公室大樓,2017年底以6千1百75萬買入,剛以1千8百20萬成交。一座16層的大廈剛以2千9百90萬成交,較2019年減值一億元。一座80年代建成的辦公室大樓2020年買來3千1百萬,最近以9百50萬成交。
芝加哥 —— 一座12層高在商業中心的大廈,2012年5千1百萬買來,最近以400萬成交。
洛杉磯 —— 該市第三高的Aon Center最近剛以1億4千7百80萬易手,較2014年折讓45%。
三藩市 —— 一座市中心的大樓在2020年時叫價2億5千萬,剛以6千萬成交。一座在金融區的22層高大樓,在2000年前以3億元購入,在2021年放售,還價只1.8億,到現在還未賣出。
紐約 —— 一座在34街用9千萬建成的商廈,剛以1千6百50萬售出。
除了辦公室大樓,商場也是另一重災區,像三藩市的一個大商場便在尚欠5億5千8百萬按揭下把物業交回債主接管。美國在這方面法例的特點是「無追索權」(non-recourse),你斷供只是輸掉這物業的虧損,債主不能迫你變賣其他資產來還債,所以供不起便離場是正常的選擇。跟據國際金融研究機構MSCI九月的報告,倫敦50%的商業地產較買入價還要低,紐約則暫時是20%。2023 年第三季度的成交價格在歐美都較一年前下跌了超過50%。
2024年辦公室按揭到期要再融資的金額達1170億,平均息率會從過去的3.97%升至現時的7.42%,在空置率高企和租金下降的情況下能否維持是一大問題。銀行是否肯再續按也是一大問題,因為44.6%的辦公室價格已經低於按揭貸款金額。現時商業物業的總貸款已經從2004年的1兆美元增加到現時的3兆美元,一旦斷供潮湧現,很多銀行都會倒閉(見圖三)。
圖三:
能否變賣物業解決問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價格已經大跌,物業賣掉也不一定足夠還債。更重要的是成交大幅萎縮(見圖四),想賣也賣不出去。
圖四:
全球商業樓宇的成交從2022年的高峰每年1.6兆美元,減至最近12個月的0.2兆美元。我們從這圖看到這不單是美國的問題,歐洲和其他國家的跌幅也相近。我們也不難推斷在這種成交量下,價格仍會有不少下跌空間,離開底部還很遙遠。
由四位美國名校經濟學家為「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最近撰寫的一份報告指出現時14%的商業地產價格已經低於向銀行的按揭貸款,且情況有機會進一步惡化。假如商業地產斷供達10%,將會導致800億美元的損失,超過200家銀行會倒閉。假如斷供達20%,則會引來1600億元的損失,會有近500家銀行倒閉。筆者現長居英國,美國銀行倒閉與我無關,但看來也是時候查看一下那些英國銀行有做大量地產按揭,避之則吉。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