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財經刺針】中國能否成為超...

【財經刺針】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強國(一)- 林風

筆者在早前的文章曾介紹過中國經濟政策和結構的一些基本矛盾,特別是討論過份利用大量資本投資帶動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壓抑個人和家庭的消費。2010年後已經導致負回報,現時每一元的投資只能令GDP增長0.3元,因此隨之而來是產能過剩,地產泡沫,整體債務相對於GDP由2007年的170%到現時的320%等。現時的泡沫爆破和經濟下行,其實即使沒有疫症和與西方國家交惡也會出現,後者只能說是推化劑。

我在跟著的幾篇文章中要探索的是即使沒有經濟失衡和泡沫爆破,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強國。經過這一年的研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國經濟在未來十至二十年,假如能夠維持現狀,已經會是非常幸運,遑論再上層樓。

我會從四方面探討這議題,首先從資源開始。

(一)中國的農業和糧食問題

(a) 農地 —— 中國可翻土耕作的土地(arable land)是短缺的,在全球人均排名131,佔全球這類土地的7%,但卻要養活全球22%的人口。中國的農地本來就不太肥沃,加上幾千年的密集耕作令水土流失和近年城市化徵用了較好的建房子,令農地的質素更邊緣化。中國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農地不足的問題,所以2006年訂立了「紅缐」,規定全國農地不能少於1億2千萬公頃,但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2021年中國只有1億零880萬公頃,這正好解釋為何政府這一兩年銷毀不少城市(如城都)的公園,把土地變回農地。

中國農地的另一個問題是嚴重污染,2013年的一份官方報告指全國19.4%農地受到污染,更在抽樣檢查下發現9%的米重金屬超標。2016年的另一份官方報告發現湖北、湖南、江西、四川68%的田受到重金屬污染。

(b) 水源 —— 中國的水資源極缺乏,全世界人均每年的清水供應量約6000立方米,中國只有20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的1/3。但問題的嚴重性比數字反映的更差,因為中國2/3的農地在北方,而北方的降雨量和雪溶只係全國的20%。因此北方大量使用地下水,2017年地下水佔北方城市用水量的65%,工業用水的50%和農業用水的33%。由於用量太多使回補不足,現時湖北鑽井採水,管井要深達200米以下。

水的另一個問題是嚴重污染。中國把水質分為5級,3級或以下是適合人體接觸和經處理後可飲用,4級是不適合身體接觸只可供工業用途,5級就更差了。中國地面水60%是4至5級,在人口稠密地區則是70%,全中國的淺層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則50%是4至5級。值得一提的是4至5級水仍然大量用於灌溉,至於中國人食這些農作物是否慢性自殺,就讓讀者自己考慮啦。

(c) 農業資源投入 —— 由於中國農地不足和不算肥沃,但要養活大量人口,所以歷來都是通過大量勞動力和其他資源投入的精耕細作,有人甚至説笑中國的農民似園丁多於農夫。當中國農民在2000年後,因節省勞動力全面放棄使用有機肥而採用化肥,我們必須考慮這些投入的供應問題。中國化肥的使用量是全球第一,佔全球使用量的23%,比農地遠多於中國的巴西加美國合起來還要多。氮肥(nitrogen)的用量是全球平均的5倍,磷(phosphorus)肥是3倍,鉀肥(potassium)的用量是全球平均的4倍。就算我們不討論大量使用化肥對長遠維持土地養份和污染的負面影響,也需考慮這些投入的供應鏈問題。氮肥主要是從天然氣中提取,而鉀肥主要出口國是加拿大、蘇聯和白俄羅斯。中國也是全球使用殺蟲劑最多的國家,佔全球用量的44%。它所帶來的污染和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這裏也不作討論了。

(d) 中國糧食是否自足 —— 中國人目前每天從飲食中攝取3000卡路里,是先進國家水平。隨著人口老化未來可能下滑,因為2000卡路里已經夠成年人健康生活。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國,佔全球的35%,但還需要進口22%的海產。2023年就從厄瓜多爾進口90萬公噸的養殖蝦。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入口國,達9100萬公噸,是全球出口量的55.4%。中國雖然是粟米生產大國,每年生產2億7千萬公噸,但仍然是全球粟米的最大入口國,達2000萬公噸。沒有這樣大量的大豆和粟米,雞和豬的產量將不能維持現有水平。雖然中國是全球養豬最多的國家,超過全球的一半,但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豬肉入口國,每年達2百20萬公噸。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雞肉入口國,價值達31億美元,也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入口國,達2百35萬噸,價值達135億美元。

我的結論是只要中國沒有動亂,由於米和麥是98%自足,所以基本上填飽肚子應該沒問題,但能否繼續「大魚大肉」則要看未來中國和全球的經濟發展。要維持現有水平,一方面需要大量入口海產和豬牛雞,另一方面也要進口大量的大豆和粟米作為飼料和大量的化肥或其原材料。由於現時很多亞洲、中東和非洲國家糧食都不能自足,已經使大部分農產品價格上升了不少。假如像我預期的還會有第二波和第三波通漲,而中國經濟停滯或下滑,中國是有可能缺乏外滙進口這樣大量的食品、飼料和化肥,部分國家也可能為保障國民而限制出口,到時中國人「淸莱淡飯」的日子可能會再現。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