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移民 【專訪】英籍畫家在港生活4...

【專訪】英籍畫家在港生活40載 見證變遷終舉家回流

「香港人」未必只限於黃皮膚、說廣東話的亞洲人,也可以是對香港這個地方有著相同回憶,抱有相同感情的人。53歲的畫家李樺(Martin Lever)9歲起隨父親由英國移居香港,自稱是個不折不扣的英籍香港人。他見證香港從英殖時代,到近年多次社會運動的變遷,最後於去年決定與太太和女兒「回流」英國。「我們不住在那裡並不重要,我們並無背棄香港,我們愛香港,只是不喜歡香港發生的變化。」週末,他在倫敦舉行畫展,紀錄抗爭畫面,希望藉此重新連繫港人,繼續在英國「圍爐」。

「我喜歡大排檔、喜歡香港街頭小食、喜歡雲吞麵、喜歡魚蛋。」訪問的開端Martin先談美食,彷彿找到與港人聊天的精髓,「我寧願「踎」旺角大排檔,或者在長洲的海鮮檔吃飯,也不想去貴價酒店餐廳。儘管有些地方很醜,但我總覺得很吸引人。」在英殖時代成長,他鍾情舊建築、舊軍營,也十分享受香港急速發展帶來的生活便捷,「我們都被寵壞,香港猶如彈丸之地,但在銅鑼灣或灣仔市中心,跳上6號巴士,半小時內就能到達黃泥涌峽道,突然又去到深水灣和淺水灣,絕對是一個神奇地方!」

Martin與太太和女兒在港參加大型音樂會Clockenflap。(受訪者提供照片)

「李樺」取自Martin的英文姓氏「Lever」,他亦有自己中文名字的蓋章,出現在他每一幅畫作上。他驕傲地表示很喜歡,又解釋「樺」喻意不朽的喬木,正直不阿。Martin在香港成長,曾經是廣告設計師,受「佔中」影響,退休後全職畫畫,紀錄另一面的香港,「我記得一些令人動容的畫面,參與的人來自各行各業,我記得當時在銅鑼灣辦公室附近,見到一群參與集會的小孩子在街上做功課,好學勤奮。他們只是想生活在一個人人都有機會自由表達自己的社會,這令人非常感動。 」

《ABOVE THE PROTEST》系列是他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創作的。在其中一幅畫作中,數十個黃色的圓形被深淺不一的藍色包圍,凌亂地散落。Martin說,這是一個由雨傘、旋轉的催淚彈、催淚彈頭、水炮車及水柱組成的系列,看似多幅鳥瞰圖,從高空俯視著示威情況。「藍色的是我選的第一種顏色,因為水炮發射的催淚水劑是藍色的,還有白色的煙霧和催淚彈。其他作品中我亦有加入紅色的雨傘,象徵當時的暴力及示威者受傷流血」。

他明白「黃」、「藍」之分,他亦明白年輕示威者為著自己的未來,向政府爭取某種承諾,惟政府視而不見的態度令情況急速惡化,一發不可收拾。「那些示威者全部都守法嗎?非也,部分可能做了違法的行為;警察的行為就很專業嗎?明顯也不是。一個像樣、開明的政府,都會希望搞清楚年輕人如此不滿的原因,並嘗試找出大家都滿意的妥協方案。」由和平示威演變成極端的警民衝突,他認為這是香港史上一個非常悲傷的時期。

「如果你還記得示威(反修例運動)開始前,戴口罩遮臉是違法的,對吧?但過了不久,不戴口罩反而違法。真可笑,真的太可笑了。」Martin另一個創作系列《SILENT PROTEST》,正正記載着2020年疫情爆發後,港府政策的自相矛盾。他表示參考了紐約塗鴉藝術家Keith Haring的創作風格,保留黑白「漫畫風」,香港背景、港人髮型、配上鮮紅色中國國旗口罩,形成強烈對比。畫中亦加插了中國共產黨創黨主席毛澤東編寫的《毛主席語錄》字句,「我在閱讀時,發現很多香港示威者的訴求,其實和他說的一樣。他說為人民服務,誰都可以批評共產黨,新中國必須照顧青年。我覺得這是十分諷刺。」

與不少移居海外的香港人一樣,Martin時常惦記著從前的「家」,現在家中仍有不少具香港特色的茶杯、牆上掛飾,連工作枱上的滑鼠墊都印著香港的街景。訪問中他多次重複「我很想回港!」但他知道自己的畫作題材敏感,回港必定有風險,「我的作品不是針對任何人,它只是紀錄某個時期的藝術品收藏。以前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但現在卻不能。或許,這就是一個證明。」

Martin曾在香港辦畫展。(受訪者提供照片)

他坦言,是《國安法》令他萌生回流英國的想法,眼見不少作家、藝術家、甚至專業人士因政見被打壓,他認為很不合理,「我想生活在人人不抗拒藝術、音樂、文化和詩詞的世界中,他們(政府)應該要害怕的子彈、炸彈與暴力,而不是創意。」《國安法》實施後,港人自我審查情況嚴重,當時有人建議他將《Above the Protests》的「Protest」(示威)一詞改為「Streets」(街道)或其他字眼,以免有機會被指違反《國安法》,「香港發生這樣的事令我感到非常難過,很心痛,也讓我很生氣,因為這是非常不必要的。」

亦因為《國安法》,示威活動停止了,香港看似回復「正常」,但Martin則感到愈來愈荒謬,「他們隨即拘捕那些曾發表批評政府言論的人,黎智英、天主教神父、又禁播The Simpsons涉諷「六四事件」那一集,因為它提到天安門廣場。這不是我的香港,這不是香港該有的模樣。」

所有不公義的事在累積,加上港府在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及維持了兩年多的隔離令,Martin與家人最終決定離開,離開這個伴隨他成長的地方,另覓新生活。「我想是香港政府的舉動,令我們更容易做出這個決定。因為隔離令,離港前我們沒有辦任何告別派對」,他苦笑道。

回流英國一年多,Martin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一群,「我有英國護照,我們能夠移居外地。我們會講英文,在英國也有朋友和家人,我們可能比以前從未在英國生活過的人容易適應。」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與港人「圍爐」,希望認識自己社區的移英港人,與在英港人組織連繫,「在藝術領域中讓人關注香港,確保像黎智英等在囚人士,及在香港發生過的事,都不會被遺忘。」他最近邀請了一直關注香港議題的「香港監察」,為他在倫敦的畫展作宣傳,希望鼓勵更多香港人及關心香港的人一同參與。

畫展詳情:
《SILENT PROTEST》 (The Day Hong Kong Lost its Voice)
日期:12月16日至17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Crypt Gallery, 165 Euston Rd., London NW1 2BA
免費入場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