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鍾sir@系統學中文工作...

【鍾sir@系統學中文工作室】海外孩子學習香港語文,還需要「寫字」嗎?

舊學生打算考駕駛執照,正在「自動波」與「棍波」牌之間猶豫﹕一方面總覺得「棍波」牌更全面,另一方面又深知考「自動波」牌的「性價比」更高,皆因現實中駕駛「棍波車」的機會甚少,很多人考了「棍波」牌多年後回想,才發現自己唯一會駕駛「棍波車」的時候就是在學車時。這份考慮「性價比」的原則,其實也可以遷移到海外孩童學習香港語文時的寫字難題上。

「寫字」通常是初學者學習香港語文時感到最困難的一環。傳統的書寫教學要求學童死記硬背漢字的筆劃,配以大量抄寫來強化記憶。枯燥的過程使孩子進入瓶頸,由初時享受學習,到覺得學習中文很「辛苦」,繼而失去學習興趣。

在科技的年代,人們日常生活中用紙筆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在電子設備上輸入文字。有學者因而進行研究(註),比較學生學習「打字」(輸入拼音,再從一系列同音字中揀選出目標字)與「寫字」的成效。

簡單來說,研究有五大發現﹕

第一、學習「打字」與學習「寫字」的學生,在認字的能力上沒有分別;

第二、在輸出中文字的測驗中,學習「打字」的學生,尤其是初學者組別,成績明顯優於學習「寫字」的學生;

第三、相比「寫字」,「打字」讓初階學生能夠以明顯較少的時間來完成課業;

第四、因此,學習「打字」的學生能留出更多時間來額外練習中文,包括閱讀與寫作;

最後,接受訪問的學生,不論是初階還是中階,都表示較傾向學習「打字」,或是結合「打字」與「寫字」的學習模式。

從研究結果看來,讓學生學習中文輸入法的好處包括﹕

一、輸入法要求學生懂得字的讀音,再以輸入字母的方式產出目標字,較接近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生熟悉的方式;

二、輸入法讓學生從一堆同音字中選出目標字,變相降低寫字難度(但仍要求認字的能力),而且不會有錯字(筆劃、結構)問題;

三、讓初學者節省時間,或可因而增加練習的頻次(減少抄寫,改為訓練其他語言技能);

四、增強學生成功感,提升學習興趣。

(看到這裡,「心水清」的讀者不難發現,要達到上述的學習成效,學生能掌握粵語拼音是關鍵。至於如何讓學生,甚至老師熟習粵拼,就是另一個課題了。)

仔細想想,「打字」與「寫字」,與本文開首提到的「自動波」和「棍波」駕駛執照有相似之處﹕大家上一次用紙筆來寫中文是甚麼時候呢?對海外的港孩來說,上中文課會不會是他們在生活中唯一要書寫中文字的時候?當然,書寫中文有無可代替的價值,包括文化和情感意義等。然而,我們也不得不考,若海外的孩子棘在「寫字」這個關卡上,導致對中文學習反感,這樣是否值得?海外老師和家長的識字教學策略,又可不可以因應小朋友的情況而調適呢?

讀者們,你贊成讓海外孩子把學習重心更多放在「打字」嗎?你認為在不久的將來,輸入中文能夠全面取代書寫中文嗎?歡迎發表你的看法!

註﹕詳見Liu Li (2023) “Typing vs handwriting on CFL students’ character learning”

授權轉載:系統學中文工作室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