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加拿大/北美 海外經貿辦「政治化」成港府...

海外經貿辦「政治化」成港府大外宣工具 《棱角》統計 2019 年後向過百外媒發逾500篇「澄清」

自2019年起,港府多個海外經貿辦多次去信外國媒體,「澄清」外媒有關香港的「失實」報導。《棱角》統計發現,由2019年至2023年之間,各經貿辦發出的「澄清」多達500多次,涉及超過29個國家及超過130間外國媒體。當中部份聲明措詞強烈,帶有「戰狼外交」的色彩。不過,《棱角》亦留意當中有近四成的「澄清」,並非具體針對報導的內容而發出。

主權移交後,原本由港英政府在境外設立的多個代表處,全部改稱為香港特區政府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現時不計及於2021年「暫時停止運作」的台北經貿辦,及多個設立在中國國內的辦事處,共有14個,分布位於東京、曼谷、杜拜、雅加達、新加坡、雪梨、柏林、布魯塞爾、倫敦、多倫多、三藩市、紐約、華盛頓及日內瓦。

根據香港立法會文件,以上經貿辦均為香港特區政府在所在地的官方代表機構,除了地位較特殊的日內瓦辦事處專門處理與世貿等國際組織相關事宜,及於華盛頓經貿辦的職能明確表明要「注視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動向」外,其他經貿辦的職能,大致為「致力在政府層面加強與當地政商各界的關係和聯繫,以及處理香港與經貿辦所涵蓋國家在經濟及文化方面的雙邊事務。」當中並沒有說明需要兼負政治宣傳工作。

不過,自從2019年反修例事件開始,海外經貿辦開始額外增加政治性宣傳工作。根據香港政府於2019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海外經貿辦工作報告,港府首次提及各經貿辦會「積極及主動」以不同方式「發放最新資訊、解釋香港的情況、澄清誤解,以減低暴力事件對香港國際形象的負面影響。」

在去年11月的最新一份海外經貿辦工作報告之中,政府更表明各經貿辦「會主動要求傳媒澄清不實的資訊,以及將有關聲明上載特區政府的相關網頁」,又指會在「合適的情況下致函傳媒,以反駁其失實報道」。

《棱角》根據香港政府的資料庫,留意自2019年5月起至2023年之間,政府各單位合共向外媒發出超過730次「澄清」,發出這些聲明的除了各地經貿辦外,亦包括政務司、律政司等在港的官員,以及警隊等部門。在扣除這些由在港單位發出的聲明、以及內容重覆的聲明、政府在海外媒體投放的廣告、及單純是官員專訪文章及有利港府的媒體報導後,資料庫內其餘526篇,都是由各經貿辦發出的聲明。

在這5年間發出超過500次的「澄清」聲明之中,《棱角》統計涉及超過29個國家的逾130間外媒,當中外媒報導重點包括國安法、司法獨立、香港的選舉制度改變、社運或政治人士被捕、防疫政策以及反修例事件等等。

在這些聲明當中,合共有四成或近200篇由東京及雅加達經貿辦發出的聲明,並非具體地指明某篇報導有問題要作出反駁,而較為接近以新聞稿方式,向數十間轄區內的外媒解釋香港的政策或重申港府的立場。

餘下的近300篇具體指明有「失實」內容的「澄清」的聲明,由位於布魯塞爾的經貿辦發出的佔最多,達86篇,但這亦是由於其轄區包括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多個歐盟成員國。此外,倫敦、雪梨及多倫多經貿辦,則分別發出54、48及24篇聲明。這些多次被指「失實」的媒體,多為該國具有公信力及舉足輕重的媒體,如澳洲的《澳洲人報》、英國《泰晤士報》及加拿大《環球郵報》等。

值得留意是,三個位於美國的經貿辦,合共只發出過24份「澄清」聲明。不過,事實上《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被「澄清」次數亦甚多,但只是由在港官員如政務司或律政司等、又或是由政府部門直接發稿「澄清」,而非由經由駐地經貿辦發出。

在近300份具體指明有「失實」情況的聲明中,經貿辦有部份的聲明用詞強烈,帶有中國「戰狼式外交」色彩。例如在2021年1月,多倫多經貿辦回應加拿大《國家郵報》一篇題為「香港已死」,內容有關初選案的文章,就以官方角度,向該報解釋為何被捕的初選參與人涉嫌以初選及「攬抄十步曲」,取得立會過半數議席,再通過否決預算案逼使特首辭職,達至政府癱瘓的顛覆行為。

另外,去年5月一篇由雪梨經貿辦發出,回應前立會議員許智峯在澳洲廣播公司節目上受訪,講解區議會改制的聲明中,經貿辦處長林美儀狠批該節目沒有提及有區議員「漠視區議會功能,阻礙政府施政」及支持「黑暴」及港獨,危及國家安全。她亦在聲明中強調新區會選舉制度只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區議員「愛國愛港」等等。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