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後返國途中,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歐洲不應捲入台灣問題,要戰略自主,不應成為美國附庸。訪問刊出遭到歐美各國政界及媒體批評,並指他的言論不代表歐洲。馬克龍5月12日訪問荷蘭,急急為自己的言論降温,對台灣問題,法國跟歐洲其他國家立場一致,支持維持現狀不變,並重申美國是法國盟友,但作為盟友並不代表成為附庸。
4月12日星期三,馬克龍與荷蘭首相呂特聯合舉行的新聞記者會上,馬克龍澄清之前的說法,表示法國和歐盟對台灣的立場是一致的,並未改變,這就是維持現狀,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尋求和平解決的方案。
馬克龍還指出,做為美國的盟友,並不表示沒有獨立思考的權利,歐洲不應成為華府或北京的追隨者,也不應捲入任何情勢升級。
馬克龍強調,訪華前曾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對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批評他拍習近平馬屁,馬克龍則以「無話可說」來回應,並諷刺特朗普當總統時有份讓局勢的升級。
馬克龍早前訪華後接受傳媒訪問,就台灣問題時表示歐洲不應捲入不屬於自己的危機,並跟隨美國的行事。在面對中美兩國時,歐洲要「戰略自主」,成為「第三極」的超級力量。此番言論遭到歐美各國政界、學者輿論強烈批抨,指美國在俄烏戰爭投入巨額軍援,美國參議員盧比奧質疑馬克龍若代表歐洲,美國是否不應捲入不屬於美國的危機,撤走軍援。批評馬克龍的還譴責他的言論是對西方民主國家之間團結的挑戰。
馬克龍在記者會上強調,法國希望在保障印太地區的和平時,「不挑釁,不升級」,而是「尊重」和「明確」。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的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也表示,「法國是美國堅定而可信任的盟友,對此不容置疑。但法國也和中國對話」。
外交上遭到盟國非議,馬克龍在海牙國際人權研究和政策中心發表演說時,亦遇到民眾抗議法國強行通過年金改革法案。現場抗議民眾質問馬克龍,「法國民主到了那裏去?」,「幾百萬人走上街頭,氣候峰會放一邊,你對歐洲還有甚麽話好說?」演說現場出現混亂,馬克龍批評民主社會包容不同聲音,不代表可以恣意妄為,現場抗議民眾被安全人員架走。
馬克龍是23年來首位訪問荷蘭的法國總統,但出席公開場合時均遇上抗議民眾,令此行蒙上陰影。
新聞來源:RFI、The Guardian